经过几年努力,到1998年,企业年产值已达到200多万元,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但企业决策层却意识到,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工艺落后,成本过高,企业规模、利润都很难增长,发展空间正不断缩小,是原地踏步,还是另辟蹊径,何去何从,凯欧遇到了企业成长中的第一道坎。
凯欧决定转型,引进新设备更新产品,把同步带转向汽车V带;市场由国内转向国外,以便赢取更大空间。正当事业渐渐有了起色,企业却因为新设备质量原因造成火灾,厂房、设备都毁于一炬,企业也陷入重重困境。
“因为新设备,我们吃了大苦,厂房没了,还欠了上百万元的债务,但走高新技术这条路被证明是对的,所以我们咬咬牙坚持了下去。”现任董事长叶继笔点出,正是这场大火让凯欧更加坚定了技术创新之路。1999年,凯欧产值仅仅只有100多万元,降到历史最低点,但低起点,却孕育着高发展,通过技术革新,走外销之路,2000年,企业产值首次突破2000万元。此后,企业产值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
2003年5月,三门县橡胶同步带厂正是更名为浙江凯欧传动带有限公司,这既是对本身产品的一种认可,也表明了凯欧人的一种态度,要打响“凯欧”这个牌子,要用“真才实学”闯出点名堂出来。
橡胶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激烈,一般的企业利润较低,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困局,是每个想有所作为的企业一直思考的。凯欧的决策层认识到,尽管企业经过产品调整,产值大幅度提升,但单一品种只能保稳定,潜力已尽,企业想扩大基本没有前景,凯欧遭遇了企业成长的第二道坎。研发新产品,再次成为企业发展的出路,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公司投入大量科研经费,研发工业用高品质包布V带,并引进设备投入生产,目前该产品已批量生产,随之而来的是公司产值年年提升。
2007年叶继笔接过父亲叶维灼的班,成为企业董事长,随着第一代创始人渐渐退出舞台,继承人能否完成凯欧的发展大计,成为企业成长的第三道坎。但这次更迭,并没有影响企业继续跨步向前的脚步,反而激发了第二代领导人的创业热情。2007年,凯欧再次做出新的决策,研发农业机械变速V带,这种产品科技含金量高、有较高的附加值,而市场上的产品却始终参差不齐。
2008年对许多企业而言,是一个难以启齿的“寒冬”,凯欧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原材料上涨、订单减少。但面对金融海啸,凯欧人却依旧保持镇定,叶继笔告诉记者,2008年公司在国内、国外市场同时“开战”,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产值有所减少,但也达到6000万元,而高品质产品得到客户认可,2009年,企业产值有望有进一步提高。
明年就是凯欧建厂20周年,这近20年的岁月见证了凯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小到强的过程,凯欧也从当初的家庭作坊发展为职工几百人,产值几千万的科技型企业。面对成绩,叶继笔却认为首功应该归于国家的好政策。他说如果没有国家政策允许,不可能允许办厂,没有社会支持、政府扶持,不会有企业的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