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子的集体经济几乎没有”
“大概在2002年我们就知道三门要建火车,那时还不知道火车站会设在邵上,大家就已经很激动了!”该村72岁的老书记邵胜章回忆起当年人们互相传递喜悦的情形,仍有些激动。
邵胜章告诉记者,以前的邵上村虽然说不上穷,但也不富足。“在整个亭旁,只能算中等水平。”邵胜章告诉记者,邵上村单就人数,也称得上是个大村,全村500多户,1500多人。可是集体经济却少得可怜,村里没有企业,仅有600亩蛇蟠塘12万5千元的承包费,加上邵上村既不靠山,也不靠海,没有半点天然优势。
没有资金,村庄建设自然也无法进行,除十几年前建成的一个老菜市场外,邵上村几乎没有任何公共设施。邵胜章告诉记者,村子以前的老房子相当破旧,造新房子也没有规划,大家谁有钱谁就能造房子,“空心村”现象十分严重。此外,村庄的路面硬化、污水管道铺设、甚至是被台风摧毁的关系老百姓生存问题的水利建设也因为没有资金,迟迟无法修复。
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劳务输出,每年大概都会有三四百人到上海、宁波等地打工。而留在家里的村民绝大多数也仅靠种庄稼维持生计。村里原来在50年代有个邵家机械厂,厂里大概有100多人是本村人,都是技术工。但在80年代,工厂倒闭,这100多人全部出去“闯”市场。现在大都成了老板或者高级技师,遍布山东、上海、杭州等地,每年的经济收入相当可观。“村里以前也研究过招商引资,将这些人召集起来,告诉他们村里把土地平整好以后无偿给他们建厂房,结果没有一个人愿意回来。原因就是一句话:交通实在是太不方便。”回忆起当时的情况,邵胜章依旧是记忆犹新。
“现在,大家抢着和我们联系”
走进邵上村,记者立刻被火热的建设场景所吸引。移民小区建设如火如荼,项目建设马不停蹄,路面硬化已近尾声……而这一切正是得益于火车站所在村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
“自从2005年得知火车站将建在邵上村,我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邵上的春天来了。”该村村委会主任邵国形告诉记者,当时他还不是村两委班子成员,但是多年在外跑运输的经验告诉他,有了火车站,一切都将不一样。
2005年5月,村两委改选,邵国形和已经72岁高龄的老书记邵胜章分别当选邵上村的村委会主任和村党支部副书记,从此,以他们为中心的新的领导班子开始大干事业。从新农村建设到基础设施的完善,从项目包装到招商引资……他们忙得不亦乐乎。“我们没有休息天,几乎所有的班子成员每天都在村办公室待命。”邵国形告诉记者。
自从火车开通后,村里的经济一下子“活”起来了。邵国形说,凭借着政府的支持,村两委决定用117万元土地补偿款先“动”起来,以移民小区建设为突破口对整个村庄进行“大刀阔斧”的新农村建设改造。在划定一个96亩的新区块后,小区建设就立刻“上马”了,现在,96套小康楼已经建成60套。随后,水利设施修复、路面硬化、村庄亮化、办公大楼装修、污水管道铺设、农村垃圾处理、公共厕所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在短期内完工。
由于火车站建设,过去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多了份工作选择:去火车站建设现场打工。尽管收入不多,但比起种地好很多。邵国形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固定在火车站做零工的大概有三四十人。“这还只是一个小方面,最大的改变就是那些原来出去外面打工的年轻人,现在回来的人很多,他们大都在考虑做一些小生意。”邵国形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原来一直在外做生意的本村人就开始和村两委商量回来办工厂的事了。“尤其是以前那些机械厂出去的人,回来的意向特别强烈。比如我们村里的邵先烘,他就是其中之一。现在他的模具厂在山东济南,由于火车建设,要拆掉他的老房子,他就不要补偿款,提出要土地置换,开办厂房。村里研究后决定同意他的要求,现在只要手续办好,邵先烘就会马上回来。不仅如此,他的兄弟姐妹都是开厂的,知道这个情况后,纷纷要把工厂搬回村里。以前我们是白给他们,他们不要,现在,我们天天为没有更多的土地而发愁。”邵国形笑着说。
崭新的学校
整齐的楼房
火热的建设场面
“以后,我们要将邵上打造成
三门窗口”
“和谐号”动车一直飞奔在杭甬、甬台温之间,宁波到杭州、温州、台州的时间缩短在1.5个小时以内。宁波至福州将由目前20多个小时缩短至3小时,城际交通将实现前所未有的便利。
火车的开通,特别是三门火车站的建成,对于邵上村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良机。亭旁将成为三门县乃至整个三门湾区域重要的陆上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基地。那邵上村在这一场轰轰烈烈的火车经济浪潮中又将何去何从?答案早就在邵上村两委班子脑中。
前景很明朗,关键是如何抓住机遇。自从镇党委政府提出了“依托火车场站,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贸经济,提升城镇功能,将亭旁打造成三门湾次经济圈重要节点”的奋斗目标,邵上村就成为该目标坚定执行者。
“有了底气,还得有切实可行的思路和具体的举措。”邵国形说,邵上村所有的思路都是围绕“打造三门县窗口村庄”的战略部署,多管齐下,逐步形成以旅游、商业、物流协调共进、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村两委的计划是,借助火车站场和物流集散基地平台,拓展空间,发展物流业,培育“农家乐”、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发挥商业集聚效应和经济辐射效应,逐步形成规划合理、产业配套、功能完善的商业服务集聚区,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作为“浙江红旗第一飘”的亭旁,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邵上村的旅游资源更是丰富。在构建旅游产业区块这篇文章中,村里准备凭借红色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乡间山水资源,突出红色主题,丰满景区形象,精心设计红色经典旅游和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同时开发名特优产品,建设旅游商贸区,提升区域文化内涵,使该村成为集爱国主义教育、民俗娱乐、乡间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产业区。“目前已经有几个开发商对我村的旅游前景表示出很大的兴趣,现在正在洽谈中,希望能找到有实力、有经验的开发商。”邵国形开心地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