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现在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好多孩子的“地位”也在不断升高。吃得好,穿得好,玩得更好。所以部分学生根本没了学习的心思,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我班就有几位这样的孩子,其中有一个是让我最感头疼的。至今为止,我也未能更好地改变他。
我先说说他的有关情况吧:这孩子名叫辉,他的家庭听起来很复杂,他的爸爸和妈妈都在外县开了一家超市,所以不到节假日是不回来的。平时都同外婆生活在一起。去年我看到他的表现就进行了一次家访。当时,他的外婆对我说她自己不认识几个字,拼音什么的都不会教。我记得当时对他外婆说:“辉的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他的学习挺让人担心的。要是他妈妈在身边教教他就好了。”“他妈妈现在又给他生了个小弟弟,超市又要她一起经营,根本没时间回来管他的。”辉的外婆说。
于是,我就说:“那可以让辉到他妈妈那边去读书啊,你一起过去给他带带孩子,不也解决了好多问题吗?”她略有所思地回答:“老师,你不知道。我生了三个女儿,没有儿子。现在是把辉当成自己的儿子来领养的。以后我想靠他来养老的。所以想他远离自己的父母,和我亲一点。”一席话说得我是瞠目结舌啊。
哎,面对这样一个家庭,我束手无策啊!我正陷入无奈的思索当中,辉突然跑过来说:“外婆,我要买玩具。”“多少一个?五元够了吗?”外婆连忙去拿钱。“不够,要十元的。”外婆二话不说,就给了他十元。他呀,一溜烟似的跑出了家门。“这孩子,每天尽向我要钱!”外婆叹着气,显得很无奈的样子。
我在想:要改变这个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啊。于是,我就跟他外婆讲:“不能太宠爱辉了,一天里给他一两元钱也就够了。至于玩具,我认为你可以在当他某些方面有进步时,当成奖品来奖励他,太溺爱孩子会害了他的。”“可他不听我的啊。”外婆显得很无助。哎,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思考着如何改变这个孩子的策略。后来,我也给他妈妈打电话,跟她说了孩子的有关情况,也分析了目前的情况不利于他更好地发展。她的回答是:“老师,我们真的很忙啊。就辛苦你一下,平时多督促他。老师,让您费心了。”
遇到这样的家长,我还能说什么呢?只能尽我所能去改变他。每天一有空就将他留下来“开小灶”。一年了,他的变化微乎其微。唯一能让自己感到欣慰的,就是他的识字量在增加。可期末考试还是全班最后一名,语文18分,数学19分,并且他被指定为下学期的留级对象。所以,每次夜深人静时,想到辉,我都很内疚。想想自己好失败,竟然改变不了他。
各位老师,看到这个案例后,您有没有什么能改变辉的金点子?如果有,请您将您的金点子发送至我们的邮箱663829@163.com。您也可以来信谈谈您在教学中碰到的案例,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