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人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5月16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猢狲戏

  ● 王良仁

  在家乡下半年的市日里,差不多每个集市都能看到“做猢狲戏”的表演,它是我小时候最难忘的一个乡韵记忆。每逢市日,我和隔壁的几个小朋友就满大街去找“猢狲做戏”的。如几圈下来,找不到“做猢狲戏”的,就垂头丧气的回到家里,显得相当无聊。如果正好碰上有人牵着猴子走在大街上,就紧紧跟随在后面,巴不得他们能停下来,开始做猢狲戏。

  猢狲即是猴子,所谓“做猢狲戏”,是我们家乡的方言,就是猴子表演节目。“做猢狲戏”的人,一般三五个合伙,或是一家人。他们肩挑行头道具,手牵猴子,走村串巷,逢集赶市。到了某地,就是让猴子表演节目,博得观众的喝彩,依靠观众赏赐而度日,生活比较辛苦。

  他们大都来自安徽等地,养着两三只经过驯养调教的猴子,它能听懂主人的吆喝暗示,一般都会做立正敬礼、爬杆拉车、翻跟斗、弄棒舞抢、钻火圈、走钢丝、打躬作揖等一系列动作,还能自己从道具箱子里拿出相配套的戏服、帽子、面具,自己穿戴,演什么还真有点像什么。有时候双手拉着帽子上长长的“雉鸡毛”,踱着戏剧里的四方步,有模有样,还真是当了一回“齐天大圣”似的。给猢狲戴的面具有点特别,只能让猢狲自己用嘴咬着面具后面的一根横竹棍,把面具固定在它脸上,这个动作行话叫“啃脸子”。

  他们初到一地,也是逢集赶市,市日里人多,看“猢狲戏”的人也多,他们找好一块相对宽敞一些的地方,首先使劲敲响铜锣,指挥猢狲随便翻几个跟斗,以吸引赶集人的注意力。

  等观众围满一圈后,耍猴人开始手拿皮鞭甩起来,“啪啪”的响声把观众吓得不住地往后退。围观的圈子扩大后,耍猴人不再甩鞭,马上双手作揖换了一副笑脸吆喝起来:“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下初到宝地,耍猴表演,混口饭吃,大家有钱出点小钱,无钱出力捧个人场,拜托了”。说完猢狲也按主人吆喝声、鞭子声的暗示,开始了各种滑稽搞笑的表演,不时引得众人捧腹大笑。

  不要看耍猴人手挥鞭子打得啪啪响,其实只是空响,吓唬吓唬猢狲是给我们看的,他们甩鞭是有分寸的,指哪打哪,点到为止,舍不得打猢狲的。据他们自己透露,按老一辈的规矩,猢狲是跟人一起上桌吃饭的,而且第一碗饭要先给猢狲,犒劳它们。除此以外还要经常给猢狲洗澡,把它伺候好了,才能挣到钱啊。猢狲也通人性,对它好,它也知感恩,就会卖力表演。

  随着观看的人越聚越多,主人开始放开猢狲的链锁。只见猢狲头顶铜锣,开始依次向观众讨钱,观众见状也就把零钱角子(硬币)丢在铜锣上,大方的人也会丢纸币;假如不给钱,猢狲就用眼睛看着你,一边不时伸出手扯扯你的衣裳向你要钱,一边不时回头看看主人的脸色、听听主人的吆喝暗示:是继续要钱,还是转向下一个。我们小孩当然不用出钱,还巴不得大人们快点掏钱,好接下去看表演。钱要完一圈后,又开始重复新一轮表演和要钱。

  有时候猢狲会突然不听主人的话,不按主人要求表演,抓住主人的头发使劲往下攥,主人好像痛得哇哇叫;或者猢狲突然与主人对打,由于猢狲的动作实在太快,主人的脸被抽耳光,这是真的打,脸上被打得红红的。在主人大声的咒骂声中,猢狲最后也放开双手,转身继续表演或要钱。这套挨打的表演动作到底是事先编排的还是猢狲的本能反抗,我想应该是前者,也难为猢狲主人的“苦肉计”了。在那个年代越能博得观众的怜悯同情,也就越能得到观众的纷纷解囊投钱。

  “做猢狲戏”的走江湖人是很辛苦的。有些表演者还带着已经训练的小羊、小狗,给猢狲当坐骑,不光能骑而且能让猢狲给羊套上犁表演犁地,给狗套上爬犁拉车等,配合猢狲演出。由于他们带着很多的行李和动物,所以他们不能坐车,完全是徒步行走,风餐露宿。

  他们既是一脸风霜,一脸辛苦,哪晚哪歇哪烧饭;也是一路表演,一路生活,到哪住哪家在哪。

  “做猢狲戏”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却在我们老一辈人乡韵记忆中成了抹不去的印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人文
   第04版:专版
湫水山风云
野草莓的诱惑
做猢狲戏
麦苗儿鲜
周日一览后园道地
新三门人文03做猢狲戏 2025-05-16 2 2025年05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