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人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5月16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湫水山风云

  ● 刘从进

  湫水山,脉发天台华顶峰,山势起伏跌宕,绵延不绝,像一条巨大的飞龙横卧着,用它的脊背驮着日月星光,朝露晚霞。它是三门南北的界山,主峰皇嬉梁,海拔882米,是本县最高峰。东望三门湾,可观海上日出;西眺群山,可赏落日美景。山上岗峦交错,沟壑纵横,山峰耸峙,路深林密,汇潭、瀑、岩、峰、林、泉于一体,集清、幽、秀、雄、奇、险于一山;构成了许多奇幻的景点。山上建有湫水山林场,总面积2万余亩。

  近年,山上建设风电场,装了风车,沿山脊线开了一条蜿蜒的路,为市民上山观景提供了方便。夏有凉风冬有雪,常有人到山上露营赏景。山顶那条路宛如白色的天路,惊鸿一瞥,恰似故人来。我一直衷情于山路,这是一条哲学之路,救赎之路,理想之路,一路上由柴禾草木护送着迈向天空。这条路提高了山的高度,使湫水山成为一座没有顶的山,凡神可以自由交流。

  山顶皇嬉梁,相传是皇帝嬉戏的地方。皇帝在那里抛下一条玉带,变成了白溪水,让南麓的横渡成了全国第一个气候康养镇。站在山顶,我忽然感觉到充实,一个人头顶着一整片天空,想起凯撒的话:“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曾经,南宋皇帝想在此建行宫,被打鱼的渔民劝住了。

  从山顶往下看,迷雾中有许多条路伴着峡谷通往山下的村庄,古老安宁。山中有多处茶园、竹园、林场等旧址,还有当年深山伐木烧炭留下的踪迹等,但现在已人迹罕至。更有佛教名寺布于山中,回龙庵、湫水寺、大明寺、东山庵(已消失,相传山中宰相陶弘景曾来此)。丹邱寺建于南北朝,是山中最早的道观,丹邱是一个道家名字,意为“神仙居住的地方”。自古有“先有丹邱,后有台州”之说。湫水山有很多关于龙的传说,脚下有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居住。

  到山上看一场落日就是人间最壮丽的事业。夏天的傍晚,天边云影婆娑,每朵云都镶嵌着金边,被彤红的夕阳织就了一段灿烂的锦绣,随风舞动,徘徊在山巅,紫色的夜幕幻化成霞,令人陶醉。我面对落日出神时,另一个我逸出了身体。天空无所不在,一块块,一堆堆;天空本来就是人的虚构,落日也从未落下,我只是一个沉默的每天看着落日的旅人。在山上,在高处返身看人间烟火,莹莹点点,安详宁谧,你会想到,那里藏着温和美好的理想生活,不敢相信那是半小时前我们生活的红尘深处。稍远处的村庄像浮在半空中,其实应该就是一个视觉的错觉。山上,都是一些寻美的人,你是谁,便会遇见谁。很多青年男女都上山来,看美景,拍美照。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最体现湫水山神韵的是山上的风云变幻,湫水山的风与云展现出一种与世界相处的独特方式。湫水山的云,有时如万马奔腾,有时如蓝色的翡翠,有时如墨汁的黑。湫水山的风清冽的,清爽的,甘甜的,寒意的,天上来的,仙气的。林密无妨风过,山高不碍云飞。夜晚的山头有如仙境,众神都出来玩了,山成了他们表演的天地。湫水山有灵,总在晚上带着风云转山岗。云总像天幕一样在山头上拉过来拉过去;雾漫山野,绕着整座山转。夏天的夜,山下酷热,上到湫水山,到处都是风和雾。风的四周都是风,雾的尽头还是雾,云里藏着好思想,好风翻山如翻墙。夜风清凉,夜雾成了我的衣裳,衣袂飘飘,江河不尽。我是一头在迷雾中走向山顶的毛驴,拿扫帚扫大雾,拿勺子舀白云。

  云层盖下来,山野就暗了,夜虫叫起来,天森森地黑下来,夜色是湫水山上神灵施放的血液,我感到天黑时自己即将从世界的边缘坠落。坐在亭子里,夜色皆来相就,所有的美好都在身边若即若离。忽有一只鸟在头上飞。“飞鸟相与还”,我一直在寻找陶渊明头顶上的那只鸟,成就一段关于落日的诗情画意。湫水山的夜,充满温柔的希望。

  湫水山有蛇,多的是蕲蛇、竹叶青,晚秋时节躺在山路上很多。我经常碰到。路边的一条青蛇向草丛中游去,游走了我的思念。有山人说,还有云豹,蹲在路边的栏杆上。

  美好的事,多少包含着偶然的机缘。回来的路上,头上的云疏月山。深夜月当花,地上如洒盐,有光阴在路上徘徊,像水流过一块石头。月光如菩萨,让我享受了一片静悄悄的与他人无关的空明之美。

  我们围城自囚,久居城市的牢笼,以为自己有腿,其实早已被截肢。人要时时带着自己的心灵往高处走,站高一点,看远一点,就会心系更广大的得失。每个地方也都需要一座山作为精神寄托,湫水山是三门的神山,得空,你要去转一转,在对大山的敬畏中,体验一场被落日路过,被风云穿身的感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人文
   第04版:专版
湫水山风云
野草莓的诱惑
做猢狲戏
麦苗儿鲜
周日一览后园道地
新三门人文03湫水山风云 2025-05-16 2 2025年05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