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位企业家说,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可流动的资源——人。唯有人,比世界上所有的山峦更挺拔、坚定;唯有人,可以纵横天地间,创造梦想与奇迹。只要征服与挑战的心矢志不渝,便能“勇者无敌”。
世界汽车模具的领军人物——上海三门商会会长、屹丰模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华彪正是这样一位勇者。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比超越自我更有意义。
是什么,让这个从小城三门走出去的商人,在上海这块革命的红土地上开天辟地,扎根屹立?是什么,让他能跨过人生的一个又一个低谷,冲向事业的一个又一个巅峰?
4月22日上午,在上海宝山工业园区,“红色中国行”的记者们与叶华彪畅谈长聊。略显空旷的办公室窗明几净、一层不染,明亮却不刺眼的光线落在叶华彪的脸上,那一股自信便泄露无遗。
□ 本报记者 任平 柯晶贞
一段关于超越的历程
或许很多人可以忘记1990年,叶华彪离开三门、孤身闯荡杭州的那段时光。但对他本人来说,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段历程,这正是他人生奋起的最原始动力。
上世纪80年代,叶华彪是一位小学教师。但不甘于平庸的他,一直有出去闯一闯的想法。直到有一天,他彻底放弃“铁饭碗”,下海办家庭作坊,搞机械注塑加工。凭借着与生俱来的聪明才智及坚持不懈的努力,短短几年,叶华彪就把产值做到500万元。这在当时极为罕见。
但天有不测风云,一次意外让叶华彪失去三门的基地,并欠下一笔巨债。生意场上的失败,让他进退维谷。是在灾难面前一蹶不振,还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叶华彪选择了后者,来到了杭州。
到杭州后,叶华彪继续做他熟悉的机械注塑加工,并淘得了珍贵的第一桶金。之后,他用了8年时间,完成每一个企业家必经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在朋友的牵线搭桥下,成功地与上海大众谈成第一笔模具加工业务。
1998年,叶华彪已经在业内小有名气。不甘平庸的他又将目标转移到上海,并于2000年正式成立上海屹丰汽车模具制造有限公司。10年后,也就是2010年,屹丰汽车模具年产值达到27亿元,80%的客户为世界500强企业。
当一个人站在山之巅峰,难免有一种孤独之感。在汽车模具行业取得骄人成绩的叶华彪,同样感觉如此。于是,他又把目标对准汽车零部件生产。“我的下一个目标是到2015年成为全国汽车零部件十强,争取产值超100亿元。”叶华彪无限憧憬道。
一个关于巅峰的决战
大家都知道,上海大众对产品质量要求极为严格,但屹丰模具却是这家大型企业评定的模具优秀供应商。从2000年开始,屹丰模具从大众,到通用、福特,成为众多国内外知名汽车企业的模具供应商。那么,是什么让它频频被一流的汽车制造企业相中?
走进上万平方米的标准汽车模具制造车间,不得不让人惊叹屹丰模具雄厚的实力。不多的几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操控一台意大利的数控机器,屹丰员工告诉记者,公司选择的是一流的CNC加工、调试、检测设备,仅一台机器价值就好几千万。此外,还有德国的检测仪器、日本的激光切割机,这些都是世界顶级的模具加工设备,所以对工人的要求更多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
除硬件过硬,屹丰模具的技术更是“国际化”的。在技术研究院,记者发现,他们正在研讨一个新开发的汽车前盖模具的技术问题。这个由韩国专家带领的上百人专业团队,专门从事研发工作,并对技术全权负责把关。他们的设计全部采用专业软件三维实体设计,车间调试有韩、美、德等国的模具专家现场作业。
世界一流的设备、高素质的团队以及超前的管理意识,正是企业一贯的高端战略模式,支撑着屹丰模具高速成长。叶华彪表示,汽车模具行业属于技术和资金双重密集的行业,而屹丰模具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在汽车覆盖件高端模具的专业制造这一领域,形成自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到零件冲压的综合生产体系。
当其他模具厂家还在考虑如何拓展市场时,屹丰模具从对模具质量要求最为严格的大众汽车公司入手,不断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产品出口欧美等许多国家。当美国60%至70%的模具企业在10年间相继倒闭时,屹丰模具凭借在技术、劳动力成本、工效等方面的独特竞争力而傲视群雄。
如果你在街上发现飞驰而过的上海通用汽车GL8、大众朗逸、新POLO汽车等等,很可能,他们的门板、顶盖就是由屹丰模具打造的。在汽车零部件生产上,叶华彪的定位就是A类产品,包括汽车的侧围、翼子板、前后门内外门板、顶盖、前后盖内外板、前地板等。
目前,屹丰模具除了上海基地,在南京、烟台、广州、嘉兴等地都设立了生产基地,公司总占地面积达到56万平方米。同时,还跟国外汽车模具厂建立战略同盟关系,实现在国外接单、国内生产、国外维修服务。叶华彪自信满满地表示,一旦时机成熟,他将走出国门,到北美、欧洲以及巴西、印度等海外办厂。
一道关于成功的命题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肯定不能成功。在大浪淘沙的汽车模具界,叶华彪用了10年时间,攀登到事业巅峰。有人评定,叶华彪是个幸运儿。对叶华彪自己来说,这“幸运”一词重如千钧,那是对市场的敏锐嗅觉,是敢闯、敢拼坚持到底的决心。
“人最重要的是有自知之明,还有,认定目标后要心无旁骛。”叶华彪说,一个企业家要想获得成功,天赋是第一位的,而不受诱惑、一门心思做自己熟悉的行业是关键。
与生俱来的市场敏锐性,让叶华彪嗅到了汽车模具行业的潜力。就在许多企业家纷纷转战房地产行业时,叶华彪还是坚持在自己熟悉的汽车行业,并且延伸产业链,成功加入汽车零部件生产行列。
从注塑,到模具、再到冲压件,虽然都是汽车行业,但每开启一个新的项目,开辟新的建设基地前,叶华彪总是进行反复调查、研究,做最充分的准备。即便企业步入高速运转的轨道,但一旦发现生产机械方面有问题,叶华彪还是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和专家一起处理。“我爱人笑我有3个孩子,2个女儿,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屹丰模具。”叶华彪说得很轻巧,但由此可见企业在他心中的分量。
在有些人眼里,如今的叶华彪已经可以坐享奋斗成果,但他自己从来没有这个念头。在他看来,或许财富的积累只是数字的叠加,做企业却是人生的自我进步和完善的过程。为让这个过程更有意义,叶华彪始终没有放弃学习。“大学培养不出企业家,企业家是在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叶华彪说。
眼下,看报、读书是叶华彪每天的必修课。去年他还修完长江商学院的EMBA学位。叶华彪认为,企业的发展过程,其实也是企业家的成长过程。做企业,说到底是交朋友的过程。企业每迈出一步,取得又一次合作,就是与人互帮互助的过程。所以,叶华彪也在不断回馈社会,包括为地震灾区捐款,回家乡三门投资开发,等等。
或许企业做到这个程度,上市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叶华彪有他自己的想法:“赚钱和办企业是两回事。企业上市后,或许能把盘子做得更大,但许多决策就由不得自己了。办企业,就是一种乐趣,关键是自己能始终把握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带着它朝自己理想的方向发展。”
“让中国的汽车模具成为世界最好的汽车模具,让中国生产的汽车零部件成为质量最好价格最优的零部件。”这是叶华彪作为一位企业家极力践行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