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12月03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到湫水山上去看雪

  ● 梅长琥

  这场雪下得毫无来由,完全没有先兆,头天温度还在两位数,转天下降到个位数,雪就来了。庚子年十月的最后一天,先是下雨,然后雨夹雪,下的是雪籽,我们这里叫做雪泽籽。

  可能雪籽是雪的探路先锋,是打前站的。但是,也不一定,有时落了雪籽并不下雪,有时没有落雪籽却下雪了。

  在我的家乡,亚热带的气候,难得下雪,要下雪也要冷上一段时间,似这次刚开始冷就下雪,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是第一次。

  不过,这雪真正下得猛的是在晚上,并且老城区好像没有下,只在下雨。至少我十点钟开车回家的时候,只看见雨,没有看见飘飞的雪。而文友在滨海科技城回老城区时,看见一路上纷纷扬扬的飘雪,但是,车开到老城区时,雪就变成了雨。可能是滨海科技城人烟稀少温度低于老城区的缘故。

  只是,十点钟以后城区是不是下雪了我不知道,因为那时我已经进入到梦乡。但转天早晨醒来,城区没有一丝雪的影子。吹的风很冷,举头四望,小城周围的山上都白雪皑皑。怪不得风有这么冷。古人传下来的谚语真是一语中的,他们说“肉里的葱,雪上的风”,肉里的葱,形容其香;雪上的风,形容它的冷。这屡试不爽,我多次亲身所历的。

  自从刀郎唱过了《2002年的第一场雪》之后,每年下的初雪都会被冠以某某某某年的第一场雪,这场雪也不例外,被人们冠以 “2020年的第一场雪”。有意思的是,虽然隔了18年,但2002年和2020年的阿拉伯字相同,只不过是排列组合不同而已。

  这雪,在我们家乡叫山头雪,意思只有靠近山头的地方才有积雪,半山以下的没有。

  凡是人,都爱雪,我也不例外。虽然我去年冬天去了黑龙江的林海雪原,到了雪的故乡,我家乡江南的这点雪不够塞北塞牙缝的。

  但是,因为不常见,才弥足珍贵。要去看看,亲近亲近。去哪儿呢?当然是去全县的最高的山湫水山。常识告诉我,海拔每上升1000米,温度要下降6摄氏度,湫水山的主峰王戏梁海拔882.4米。这应该是全县最冷的山了。惟有冷,雪才融化得慢。

  想想大家都喜欢雪,起早的就会上湫水山去看雪,而那里近些日子在修路,怕拥挤我特意选在10时左右上山。谁知还是有很多车上下,运气还算好,碰到交汇车的时候,都有缓冲的地方避车。

  半山以上,积雪就厚了,不管是柴草上,还是树枝间,一律的银装素裹,白色是此时的主宰。路旁不时的有好事者堆砌的雪人,也难得他们有心,许多的雪人都是玻璃弹珠的眼睛,红萝卜的鼻子。装上了这两样,原本呆板的雪人就生气蓬勃,活灵活现。

  此时,我诗意溢满全身,惜乎自己没有诗才,只有搜索枯肠,借古人的诗句装点眼前的雪景:先是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次是赵嘏,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再是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接下来是韩愈,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好了,不再列举了,历朝历代的文人咏雪的诗句汗牛充栋,我们就是拿一本书来也装不下。

  好在古人的诗句抒发了我此时的思绪。我寻找山坡间一处平缓的野地,在雪上翻了几个滚。我知道我的行为亵渎雪的清白,但我情不自禁,就想和雪来一个零距离的亲密接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理论
   第04版:专版
“争做‘两型’干部 争创‘两型’机关”的实践与思考
柿子树上有个哥
到湫水山上去看雪
不妨阳台来赏花
新三门理论03到湫水山上去看雪 2021-12-03 2 2021年12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