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3月31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柯的十年清明祭祖变迁史
  □ 本报记者 柯丽娜

  “今年清明回来吗?”“当然回来!”“那要准备什么东西?”“买点水果、零食、纸钱,再弄一两株树……”3月29日,接到妻子的电话,柯甫塘一边思索着,一边开始预订清明返乡的车票。

  今年53岁的柯甫塘是花桥镇上郑村人,常年在外打工,因为年龄大,工友们习惯叫他“老柯”。老柯无论在哪打工,清明回家祭祖却是他多年不变的传统。

  从起初的香烛、千张到后来的纸扎豪车,几乎每年清明祭祖,老柯都会焚香烛、烧纸钱、点鞭炮……然而十年前,这样的习俗被打破了。

  2006年,时任县长签署“县长令”,在全县范围内发布森林防火戒严令,规定3月10日至4月10日为全县森林禁火期,禁止在林地及距林缘150米以内的区域燃放烟花爆竹、烧香、烧纸钱、点烛等一切易引发森林火灾的行为。

  “孝敬”行为成了犯法的事,这让老柯犯了难。清明不能烧纸钱,祖先在“下面”的钱不够用怎么办?和其他村民一样,禁令出台后,老柯还是偷偷准备了一些纸钱,想趁着森林防火员不注意,小心翼翼地烧掉。他觉得村子小,巡防人员也沾亲带故,即使发现,立刻熄火解释解释,最后肯定能不了了之。

  但老柯却发现“形势变了”,不时有传闻出来,说隔壁村的谁因为在坟前烧千张被带去派出所了,也有街头售卖九龙会的被收缴……他还察觉到清明的森林防火巡逻也发生了变化,一开始只有村里的几名干部巡逻,后来大喇叭车整天在宣讲森林防火的相关内容,干部们也越来越勤快,从早到晚,整日无休,让村民找不到烧纸钱的空档。老柯也就放下了焚烧纸钱的想法。

  之后几年,他注意到市场似乎也变了样,清明前,纸扎别墅不见了,香烛纸钱变少了,鲜花花篮却多了起来。看着其他村民都用上了花篮鲜花,他便跟风买了起来,香烛也只在家里点点。而在不知不觉中,他也没有了带香烛上山的习惯。

  老柯在工厂里忙乎,脑海里挂念着的却是近十年的清明变化。与此同时,他也想起女儿告诉他的一件好事,今年县农林局免费发放2万株的红豆杉,如果领了就能种在祖坟边,这样一来,不仅能添加几分绿意,也能让老坟看上去美观不少。

  老柯好像想通了什么,放下手中的活立马给妻子打了电话。“纸钱还是别买了,今年订个花篮,再去领棵红豆杉苗,老祖宗能明白我们的心意。”老柯笑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法制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生活·时尚
   第06版:校园·广角
   第07版:人文·视野
   第08版:专版
老柯的十年清明祭祖变迁史
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次主任会议召开
老柯的故事说明了啥
517件“三会”建议提案集中交办
缅怀先烈
清明至 青受宠
图片新闻
祭扫烈士寄哀思
新三门要闻02老柯的十年清明祭祖变迁史 2016-03-31 2 2016年03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