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4年05月22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门民营剧团为何能唱响浙江
  □ 本报记者 李 超

  小百花越剧团、泳州越剧团、芳华越剧团、实验越剧团……这些在台州市,甚至全省范围内都有一定影响力的民营剧团,很难想象都来自同一个地方——三门。在我县,有26家正规民营剧团常年在省内各农村巡回演出,数量居台州市首位,占全市民营剧团总数的三分之一,而台州民营剧团数量又占浙江省民营剧团的60%。

  据统计,2013年,我县民营剧团演出场次合计5768场,每个剧团平均演出230场次,从业人员达700余人,演出总收入2095万元,服务观众600万余人次。

  目前现状:26家剧团一年赚2000万

  伴随着喧闹的锣鼓声,5月7日下午,一场好戏在县影剧院上演,台上细腻婉转的唱腔不时引起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这是县小百花越剧团正在表演越剧。5月7日至15日,全县16家民营剧团参加县首届民营剧团调演活动,轮番为观众们献上《玉蜻蜓》、《绣球缘》、《劈山救母》等精彩剧目。

  小百花越剧团是本次调演的首场演出剧团,也是我县民营剧团的佼佼者。“我们剧团拥有专职演员45人,常年在台州、宁波等地巡演,每年演出场次达500场,演出收入近300万元。”该剧团团长杨相如说,剧团一般每天演两场,演员演出当天最低收入也有200元,主角甚至有1千多元。

  与“小百花”相媲美的还有台州市泳州越剧团,该剧团每年演出多达500多场,年服务观众50万人次,演出收入300余万元。

  “一个县拥有如此多的民营剧团,而且表演水平也不低,这在全省也较罕见。”县文广新局文艺科科长包阳君感叹道,目前我县拥有营业执照和具备表演资格的民营剧团有26家,数量居全市第一,年收入达到2000万元。

  据原文化局副局长高同生介绍,我县的民营剧团还有一个特色,近一半的民营剧团拥有二十年以上的历史,几个剧团甚至有近三十年历史。此外,因为精湛的表演,民营剧团不但赢得了百姓口碑,还取得了骄人的荣誉。目前,拥有市民营剧团工作者协会成员单位7家,省行业协会理事会单位2家。

  发展历程:“作坊”蜕变为“职业”剧团

  我县民营剧团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初,在最鼎盛时期达到80多家,在市场的“洗涤”下,一些不入流的剧团逐渐被淘汰,如今有26家正规民营剧团,和一些以家庭成员为主要班底的剧团。

  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我县民营剧团从家庭成员担任临时演员到吸收、培养艺校青年从事职业演员,从二胡、锣鼓等简单设备发展成为拥有LED灯光、现代音响等先进设备,从简单的“路头戏”发展为有固定腔调的“剧本戏”。通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县民营剧团为适应市场需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要说我县民营剧团的起源,不得不说有‘戏窝子’之称的沙柳街道金板山村。”高同生说,金板山村是高山村,当时因为穷,很多村民以家庭为单位组建戏班,在上世纪80年代初,金板山村就有8个戏班或剧团,是我县民营剧团发源地之一。如今,村里将几个零散的剧团组合成3个阵容整齐的民营职业越剧团,仅演员就有近百号。

  不同于一般民营剧团从家庭作坊演变而来,泳州越剧团从一开始就奔着职业化民营剧团方向发展。据剧团团长杨成将介绍,剧团创建于1994年,当年从浙江各地招募了40多名青年演员,之后请老师、选剧本、订戏服,大张旗鼓地开始排练剧目。

  二十年来,该剧团进山村、下海岛,走遍了台州、宁波、温州、绍兴大部分乡村。因节目质量高,剧团于2012年12月代表台州市参加浙江省民营剧团调演,并荣获优秀演出奖。(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红火背后:机制灵活是“催化剂”

  越剧在浙江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拥有一批铁杆“粉丝”。特别是在台州、宁波、温州三地,农村百姓生活富裕,而且这些地方都有一个特殊的习俗,每到祭祀、过年等节庆时节,都会叫“戏班”前来“摆大戏”。这样,就为民营剧团的生存解决了市场需求问题。

  “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是我县民营剧团的经营理念。剧团大多由农民个人出资兴办,这些人往往就是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行使团长职责,并实行高度统一的管理模式。民营剧团往往严格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演员的自身利益与剧团的整体利益紧紧捆在一起。

  “民营剧团能‘击败’国有剧团,抢占越剧市场,靠的是灵活的机制。”县影剧院经理董吕人认为,国有剧团拥有庞大的演出人员,他们演一场戏需要事先准备剧本、安排人员等,演出费用较高,且价格固定,因此无法获得农村市场的青睐。而民营剧团有灵活的弹性机制,可以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合理变动,尤其是价格有浮动区间,能抓住农村百姓的消费心理。

  杨相如认为,民营剧团的演员比国有剧团演员更能吃苦,这也是民营剧团能够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以小百花越剧团为例,演员几乎常年在外奔波,非常辛苦。”杨相如叹了一口气说,他已经28年没有在家过年。剧团在外演出经常会遇到突发事件,演员有时甚至有生命危险。

  此外,政府部门也逐年加大了对民营剧团的扶持力度。“为推动民营剧团的发展,我们通过此次民营剧团调演活动,从中评选出优秀剧团,选送参加市级和省级民营剧团调演,并作为文化下乡项目的重点考虑对象。”包阳君说。

  存在问题:“四旧”成“绊脚石”

  我县的民营剧团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拥有成熟的管理体制,步入稳定发展阶段。对民营剧团未来的发展,多数人持乐观意见,认为民营剧团在十年之内还会保持眼下的发展势头。但也有部分专业人士提出了质疑,认为“旧演员、旧剧本、旧理念、旧设备”将会成为今后民营剧团发展的“绊脚石”。

  “今后十年内,百姓对越剧的表演需求仍然旺盛。但我们必须注意到,随着百姓对越剧表演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部分民营剧团继续坚持旧的管理理念,不更新设备、不培养新演员、不更换剧本,这条路将越走越窄。”高同生认为,设备、剧本的更新只要投入资金就能解决,但是一位合格越剧演员的培养,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杨成将则认为,演员年龄结构断层和随意“跳槽”是民营剧团发展中,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由于每个剧团的发展程度不同,不同剧团给予演员的报酬也相差甚大,这些导致演员随意转换剧团,对剧团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1994年剧团成立之初,虽然学戏要向师傅交学费,但年轻人非常愿意进剧团,认为这是一种荣誉。而2000年之后,剧团即便向学徒们支付工资,也吸引不了年轻人了。更让人心酸的是,有些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演员,最后未必肯留在剧团。”杨成将担忧地说,“学越剧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越剧有一天可能会失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法制
   第04版:交警之窗
   第05版:生活·时尚
   第06版:校园·习作
   第07版:人文·视野
   第08版:海珍汇·品牌港
县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园开园
海游街道:助圆“微心愿”
邮政职工“送舞进村”
金融系统为创建添力
“520”表白日
依法信访知识问答(一)
三门民营剧团为何能唱响浙江
新三门要闻02三门民营剧团为何能唱响浙江 2014-05-22 2 2014年05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