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我们来到亭旁,来到黄豹山。拾级漫步而上,虽已近黄昏,但天气依旧燥热无比,两侧杂草丛生,显得有些荒凉,不免让人唏嘘。当我们踏上最后一个台阶,只见光芒一片,手卷诗书的包定烈士塑像就静静地站在不远处,落日余晖洒在他身上,泛出阵阵金光,直刺双眼,让人恍惚。
望着那模糊不清的脸,瞬间,内心就变得安祥,燥热顿时消散,再慢慢走近塑像,才发现他长得器宇轩昂、眉目清明,更是一脸端庄,手持一卷书,通身一层厚厚的金铜色。
塑像的后侧就是他的坟墓了,墓碑上刻有“擎杯闲唱大江东,俯仰徘徊兴致浓。飞出一溪戏水鹜,吹来满膝落花风。绿扬堤外渔舟泊,黄豹山前天地空。最是西南遥望好,万家烟火夕阳红。”正是包定《春日坐黄豹山》一诗。
此刻的他是安静的,无人打搅,也享受着这太平盛世的别样安宁,但1928年,却是热闹的,26岁的包定用热血为一个伟大的梦想而努力着。
1927年,包定加入共产党,任中共宁海县委委员。党的“八·七”会议后,根椐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方针,以及10月28日中共中央指示浙江省委“应马上准备一个广大的农民暴动”的精神,11月,包定受县委指派,以小学教师职业为掩护,回亭旁开展革命活动。
1928年5月20日夜。谷仓岭头。
管容德、包定等人集结了亭旁、海游、珠岙、桑州武装人员在谷仓岭召开会议。决定建立红军指挥部,确定了起义的纲领口号,推选包定为总指挥,并通知各地做好提前起义的准备工作。
“到了5月23日,包定率领180多个武装农民从丹邱寺出发,直到任家,在任家准备抓捕任升初,攻打任禹玉。结果任禹玉家里因为墙高,没有攻下,后来转攻打任友端。任友端家大门紧闭,一个红军战士用大斧头劈开大门,由梅奇光小伙子钻进去,把门打开。任友端此时爬墙跑了。大家都非常气愤,就一把火把他的房子烧了。这就是攻打任友端,火烧任家,打响了亭旁起义的第一枪。”亭旁老人包法泽向我们讲述起那一夜发生的故事,历史瞬间被拉回到那个让人心潮澎湃的夜晚。
25日夜,亭旁地下的224名武装农民从南溪出发,集结丹邱寺,准备好之后,他们就举起红旗、冒着大雨,高唱红军战歌,向亭旁出发,并和亭旁来的1000多群众集结城隍庙,借群众集结之际,包定上台宣布,解散当地所有反动机构,建立苏维埃政府。
亭旁起义的枪声震惊了国民党政府,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何应钦惊惶失措,就在他的地盘上,就在他的“蒋委员长”老家的后院,竟然“起火”了!
“围剿!”他密令省民政厅、省防军严缉围剿亭旁红军。
亭旁起义失败后,包定奉调天台县委工作,负责民运工作,后任天台县委书记。当时国民政府悬赏1000大洋,要买包定的人头。为便于工作,包定受房东炒芝麻的影响,忍受疼痛,自我毁容。就这样,一个鲜活的“包麻子”又可以在白天进行工作了。
1929年3月,包定在杭州向省委汇报工作时,因省委机关被破坏,他们的信件被国民党当局截获,最终被捕。“碧血洒芳草,正气壮山河。笑看刀光闪,高唱国际歌!”1930年6月22日,时年29岁的包定在杭州被国民党当局枪杀前留下最后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