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胡宇嘉 泮素珂
近日,记者走进三门康恒绿能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垃圾运输车正有序通过地磅,驶向卸料平台。在中央控制室,LED屏幕实时跳动着各项数据。值班员陈荣波全神贯注,通过DCS系统对垃圾焚烧参数进行精准调控。
“依靠实时监控与精细调整,发电机组始终保持高效稳定运行,安全环保地将生活垃圾转化为清洁电能。”陈荣波介绍。
作为我县重点环保PPP项目,三门绿能环保(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占地125亩,采用康恒自主研发的高热值机械炉排。这一“秘密武器”具备自清洁功能,确保燃烧状况持续稳定。
“我们的烟气净化系统采用SNCR+半干法+干法+活性炭喷射+布袋除尘+湿法+
SCR工艺组合,并配套烟气回流系统,其各项烟气排放指标优于欧盟2010标准。”康恒绿能总经理助理王林波说。
强大的技术支撑,改写了对垃圾焚烧“浓烟污染”的旧印象。与此同时,康恒绿能全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化运营管控系统,全方位覆盖日常工作流程,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目前,康恒绿能年处理垃圾约20万吨,每年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7.2万吨,年发电量约9900万度,相当于节约标煤1.22万吨,能够满足近4万户家庭1年的用电需求。”王林波说。
眼下,康恒绿能正推进厂区无组织排放改造,并对DCS和地磅设备数字化改造进行升级,计划于今年底完成全部超低排放改造,进一步提升自动化程度和异味管控能力。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康恒绿能已完成一般工业污泥协同处置的相关手续报备,7月正式启动沿海工业城及浬浦污水处理厂一般工业污泥的处置工作,为当地固废治理探索全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