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县域博士站专攻“卡脖子”难题

  □ 本报记者 泮素珂

  日前,走进浙江爱力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力浦”)新型计量泵企业研究院的研发实验室,几位博士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容积泵故障诊断与寿命预判系统研发。墙上电子屏实时跳动着振动频谱和泵的流量压力曲线,测试台上,一台台精密计量泵正以±1%的计量精度输送着介质原料,而它们的测试“大脑”——用于智能制造的计量泵性能测试系统,正来自该公司的博士创新站。

  爱力浦是一家深耕流体计量投加与控制行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自与博士站开展深度合作以来,这个由高校博士、企业工程师和政府政策共同哺育的创新站,不仅解决了多项“卡脖子”难题,更是让一家县域企业站上了国际技术竞争的舞台。

  从“借脑”到“育脑”

  爱力浦博士创新站的设立,源于企业对核心技术自主化的迫切需求。2021年5月,在台州市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上,爱力浦获授牌成立博士创新站,成为我县首批“政府+高校+企业”协同创新的试点单位。

  据悉,创新站以中国计量大学张洪军教授团队为核心,汇聚浙江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多方科研力量,锚定核电级精密流体输送设备的国产化替代这一关键目标。

  “过去依赖进口设备,不仅成本高,售后响应也慢。”爱力浦董事长助理毛武杨回忆,“成立博士创新站后,自己能掌握核心技术。”

  创新站采用“双导师制”,企业提供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高校团队负责理论攻关,政府则通过“科技新政”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三方协同,为创新站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创新站还借助各平台,精心培育新人。截至目前,累计见习120人次,成功培育出3位台州市北部湾人才、2位工程师,产出6项研发科技成果,申请1项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

  突破“卡脖子”难题

  “仪器仪表和检测设备,是智能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基础设备。而传统检测全靠老师傅手感,效率低下且误差较大。”张洪军指着正在运行的自动化测试线介绍。

  为提升产能与产品质量,爱力浦博士创新站着手测试线信息化、智能化改造。规划伊始,团队成员围绕如何精准匹配市场需求、突破现存技术瓶颈,展开了一场场激烈讨论。

  进入技术攻关环节后,研发人员们面临着诸多难题。“智能感知模块开发时,要精准捕捉计量泵运行时极其细微的参数变化,稍有差错,就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精准度。”张洪军回忆。

  经过不断调整传感器的参数、优化算法,历经3年时间,该项目终于落地。

  “我们研发的这套智能化、信息化测试系统,就像是给计量泵测试安装了一个‘智慧大脑’。”张洪军介绍。

  眼下,该系统实现了测试过程的全自动化,测量数据自动处理并生成报告,还能同步上传至ERP系统。该测试装置与系统的信息交互、快速精准、运行可靠、性能稳定等特点,大幅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政策滋养创新生态

  眼下,爱力浦年均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超5%,拥有100余项国家专利,其中20项发明专利、25项软件著作权。博士创新站团队参与研发国内首台(套)页岩气开采用起消泡剂智能加注装备以及省内首台(套)大型防爆超高压天然气井口智能加注装备,填补行业空白,参与研发的天然气开采缓蚀剂加注专用泵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成果背后,是政府精心培育的创新生态。三门县“科技新政”提供研发阶段时的补贴、成果转化时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开拓期的出口信用保险等,构建全周期扶持链条。这种“种子基金+成长贷款+丰收奖励”的创新模式,为企业注入强劲动能。台州市科协也积极出台帮扶政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眼下,爱力浦正在研发攻关的省级“尖兵领雁”项目更获数百万元补助资金。此外,政府开辟场地审批绿色通道,量身定制人才政策。

  站在挂满奖项证书和项目照片的展厅里,毛武杨指着墙上的世界地图说:“我们的泵已出口韩国、中东、东南亚、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下一步要攻克南北美洲市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校园
   第04版:专版
报头
守好红色根脉 锤炼过硬作风
县域博士站专攻“卡脖子”难题
陈冠鹏:千万善款里的教育传承者
康恒绿能“点废成金”
邂逅金色浪漫
一学校入选全国试点
新三门一版要闻01县域博士站专攻“卡脖子”难题 2025-07-04 2 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