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人文三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7月06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镜头里的
东屏古村
  □本报记者 吴伟楠/摄

  地名掌故

  上坎头:宋朝时期,叶氏祖先迁此定居时,以村位于下达田上方,地形较高,取名墈头,后简化为坎头。1982年因重名,更名为上坎头,曾用名上叶。

  清属于宁海县南乡上叶庄,民国属上叶乡,1949年解放后属上叶乡(原是乡政府所驻地,1972年迁至下达田村现址)。1957年成立坎头高级社,1958年冬属上叶管理区,1961年属上叶公社坎头大队,因重名,1982年以地形较高,更名为上坎头大队,以示区别。1983年属上叶乡上坎头村。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时,改属海游镇。

  上坎头村名胜古迹传说

  ◆龟山

  上坎头村村后,有一座山,形状如龟,与前面望海楼相对峙,古有“龟山望兆,望海观潮”之称。这龟山是叶氏老祖宗发迹之地,61世始祖迁居于此,坟埋龟山脚。故此,龟山是上坎头村风水宝地。由于地处高坎,视野宽阔,成该村八景之一。

  此山座北朝南,冬可挡风御寒,夏可避暑纳凉,绿荫缤纷,万木葱笼,有香樟、松树、枫树、杨梅、柿子等,真乃山好、水好,人杰、地灵,是繁衍生息的好地方。附景诗一首:后有龟山望兆,前有望海观潮。中有方潭影月,下有枫林纳凉。

  ◆民间挑担小调传说

  上坎头村解放以前,有许人以挑脚担为生,在旧社会,由于物资流通渠道闭塞,没有机械运输工具,部分有力气青壮年就外出做苦力脚担。如三门县为食盐产地,食盐销往外地,须要通过肩担完成从产地到销地的运输任务,有挑到天台,甚至东阳等地,由于路程远,人的体力消耗较大,在行程当中,唱点小调,消除疲劳。现将小调抄录如下:毛竹扁担软柔飘飘,六股担绳立地拖,软身骨头软身腰,转弯抹角慢慢担。

  备注:小调原来较长,但会唱的人大多已去世,并不完整。

  ◆斧劈双门

  竹岭坑水库尽头,有一座山,约高300米左右,山峰峭壁非常险峻,而在高约250米处有一道很宽的石门,古人称“双门岩”。

  据传双门岩里住有仙人,有时开着门,众仙翁在里面下棋取乐。一次有个半仙,本想进洞里看个究竟,汲取他们的生活方式。可惜石门紧闭,多次叫门,无人理睬,半仙顿时发怒,拿来斧头,连劈三下,石门纹丝未破,断了斧柄,跌入山底。现今路人仍可见到这把柄的斧头。附景诗一首:神仙神斧是流传,霹雳大仙坐祸端。劈出岩门风景好,凿开巨石双门全。门高竹岭山头座,底谷坑中石斧眠。传说千年神话事,山峦旖旎众人观。

  ◆望海楼亭观大潮

  这里叫望海楼,其实山顶上并无楼亭,前几年建了一座双凤亭,亭中央立有“望海楼记”,那是刘克英先生的大作,他言的是观山,观海,观人世沧桑,我这里着重的是望观潮。

  站在山顶直观百里海涛,白浪滔滔,沧海怒号,尤似海宁观天潮,但并没有那么知名,尤其是八月十六大潮讯,六敖的正屿、蛇蟠、五屿岛等,无不在白浪中飘摇。原来这里有二股激流对冲,犹如二支兵马,短兵相接,寸步不让,一支是海游港山洪直下蛇蟠洋,一支是旗连港直插蛇蟠洋,可是这时三门港口从东海海面潮水猛涨过来,形成白练一条接一条,一到蛇蟠洋犹如千军万马一样厮杀,各逞其强。附望海观潮景诗一首:望海楼台观海潮,浪高三尺海天摇。潮掀托起船抛巅,涛跌沉霾桅落梢。浊浪排空惊魂魄,拔山倒海怒咆哮。茫茫一派东海边,翻滚苍天龙虎嗥。

  (黎绍士)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民生新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网人网事
   第06版:人文三门
   第07版:专版
   第08版:品牌港
镜头里的 东屏古村
新三门人文三门06镜头里的
东屏古村
2013-07-06 2 2013年07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