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聚焦三门支柱产业”系列报道之一~~~编者按:造船、橡胶、机电、工艺品等四大支柱产业是我县工业经济的“脊梁”,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这些支柱产业面临哪些共性问题?其转型升级的方向在哪里?政府部门又是如何去推动的?结合“大干二季度,奋力抓落实”活动,本版推出“聚焦三门支柱产业”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聚焦三门支柱产业”系列报道之一~~~编者按:造船、橡胶、机电、工艺品等四大支柱产业是我县工业经济的“脊梁”,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这些支柱产业面临哪些共性问题?其转型升级的方向在哪里?政府部门又是如何去推动的?结合“大干二季度,奋力抓落实”活动,本版推出“聚焦三门支柱产业”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2012年04月17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三门支柱产业”系列报道之一
船舶产业,坚守总有杨帆时
编者按:造船、橡胶、机电、工艺品等四大支柱产业是我县工业经济的“脊梁”,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这些支柱产业面临哪些共性问题?其转型升级的方向在哪里?政府部门又是如何去推动的?结合“大干二季度,奋力抓落实”活动,本版推出“聚焦三门支柱产业”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贺军

  曾经红火至极的船舶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今年以来,与造船业形势密切相关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一直在低位徘徊,并曾跌破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的历史低位。国际航运市场的极度低迷,令三门造船业“寒意”袭人。据县船舶行业协会调查,目前全县14家投产企业,今年新增订单仅有3艘油轮,总计1.12万载重吨。 

  “没有哪一个寒冬不可逾越,有着世界贸易动脉之称的海运业总有一天会复苏,与此紧密相连的造船业一定会迈过难关。”在4月11日下午召开的全县船舶行业发展座谈会上,与会的相关部门、乡镇及部分船舶企业负责人一致表示。

  市场寒冬渐袭来

  造船业是我县一个新兴支柱产业。截至2011年底,全县共有造船企业27家,建成投产14家,累计完成投入33亿元,形成120万载重吨的年生产能力,全面投产后年造船能力将达400万载重吨以上。“十一五”期间,全县造船业共实现产值89.5亿元,实现税收1.21亿元。去年实现产值21.5亿元,占全县规模上工业总产值的13.5%。

  三门造船业兴于2007年前后。当时,国际海运市场异常兴旺,县内外民间资本迅速涌入我县,造船企业数量在原有5家的基础上激增。“不怕没订单,只怕做不过来”,一时成为业内流行语。

  然而,这样的好势头没有持续多久。BDI指数被喻为国际航运市场“晴雨表”。2003年到2008年,该指数基本在3000点以上,并且在2007年突破10000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该指数几个月内迅速暴跌至700多点。三门造船业由此大逆转,不少新造的船只卖不出去,只能锚泊在海上。

  2010年,随着经济形势稍微缓和,该指数一度恢复到4000多点。当年,我县造船企业陆续接下一批订单,也就是去年年底以来陆续交货的这批船只。

  去年以来,形势再度急转直下,BDI指数一直在1000至2000点间震荡,到今年2月,跌至历史低位647点。受此影响,我县船舶制造企业新接订单越来越少,造船利润也跌到“零利润”边缘。

  浙江九洲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建义,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这几年的从业经历。该公司于2007年落户六敖,2008年初开工制造第一艘船只,生意最好的时候,8个船台一齐上马都忙不过来。“谁也没想到,从高峰到低谷会那么快。金融危机期间,我们还能赚点钱,如今只能为生存而战。”郑建义说。

  三大难题绕不开

  起步晚、起点低、基础薄,先天不足的三门造船业首当其冲受到国际形势影响。分析当前形势,县船舶行业协会会长、台州海滨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宝富总结为三大难:接单难、交船难、融资难。

  “今年的造船企业大多依靠存量订单维持生存,目前在建的船舶都是去年甚至前年的订单。加上受原材料成本上涨、汇率变动等因素影响,即使有订单,有些企业也不敢接。”王宝富说。

  “交船难”也深深困扰着造船企业。当前,航运业持续低迷,多数航运企业处于亏损经营状态,接船意愿不强,要求延迟交船、更改船型、延期付款等现象日益增多,造成“交船难”问题日益突出。

  资金则是造船企业发展的另一只“拦路虎”。造船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但我县造船企业的资金投入主要依靠股东资本和民间拆借。受政策限制,许多造船企业在投产后无法将海域使用权证换成土地使用证,以致无法顺利从银行取得贷款,整个行业银行贷款所占比例不到5%,远低于其它行业30%左右的比例。

  “产能严重过剩,是造成这一切的根源。”王宝富表示,经过前一轮的疯狂扩张,全球造船业已形成两亿载重吨的规模,而市场实际需求仅在8000万载重吨左右。从我县来看,27家造船企业技术含量和产业层次参差不齐,缺少抱团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让船厂老板更着急的是,国际海事组织规定,今年7月1日之后交付的新造船舶必须执行PSPC标准,船舶企业只有取得该标准许可条件才能生产出口船只。据调查,全县14家船企如果都想达到相关条件,仅码头与涂装车间两项投入就需3.65亿元资金。这意味着,县内许多船企将被迫退出国际市场,而我县造船业目前的出口量占订单总数的40%以上。

  “掌握市场话语权的国际巨头不时设门槛、卡脖子,让我们很被动。”浙江勤丰船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政企携手寻出路

  近年来,对于造船业所面临的困难,我县各级政府部门一直给予最大帮扶。

  早在2010年,我县就出台《三门县造船业发展振兴规划》,提出拓展融资渠道、推动重组兼并、加快权证办理、启动口岸报批、落实清费减负、建立专项基金、严格市场准入、落实人才政策等八大政策支撑。

  按照规划要求,

  一系列工作正逐步开展。县地税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仅税费减免这一项,去年全县造船企业就减免600多万元,占全县企业减免总额的60%以上。为减轻船企生产成本,县安监局则对安全风险保证金采取缓缴措施。对于造船企业普遍反映的“融资难”问题,我县专门出台《三门县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实施意见》,在全省首推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为部分企业下了一场“及时雨”。

  采访中,各方人士表示,三门造船业要想走出困境,开展修船业务不失为一种选择。当前,因老龄船舶报废高峰的到来以及国家相关规划的实施,修船业正迎来难得的市场与政策双重机遇。

  “每一艘新船使用两年后就要维修一次,全世界每年修船费用高达200亿美元。根据《船舶修理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规定,我县已经有5家造船企业满足部分类型船舶的修理条件。”王宝富说,《浙江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以三门为主,发展10万吨以下船舶修理能力”。

  不过,开展修船业务有着多方面的政策制约,包括环保资质、口岸开放等等。对此,县经贸局局长梅跃胜透露,我县正在着手船舶行业修船可行性研究,相关规划初稿已拟定,近期将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县发改局负责人则表示,与修船业密切相关的健跳港区口岸开放工作已进入实质性报批阶段,目前已基本划定口岸开放范围,县内造船企业可抓紧时间申报临时对外开放点。

  从政府部门释放出来的利好消息,让广大船舶企业负责人深感振奋。浙江泰达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从造船向修船转型,是公司今后的突围方向,如果能够顺利推进,将给他们带来第二次历史发展机遇。

  面对严峻形势,企业自身也没有放弃,而是积极进行自救。闲置多年的泰鑫船舶于去年年底重组成功,目前手持订单28万载重吨,今明两年交货15万载重吨,还准备继续投资5亿元,用于升级设备与扩大生产。“这个月的月底,我们将举行一个开工仪式,生产规模有25万载重吨。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坚守实业,总会迎来一片艳阳天。”公司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我们相信,面对这一轮挑战,三门造船业一定能够走出一片新天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公示
   第04版:专版
   第05版:关注
   第06版:农村天地
   第07版:品牌港
   第08版:专版
船舶产业,坚守总有杨帆时
没有哪一个寒冬不可逾越
新三门关注05船舶产业,坚守总有杨帆时 2012-04-17 2 2012年04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