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来到了被绿树花草环抱的健跳镇敬老院,尽管知了在树上不时地鸣叫,但走在片片绿荫下,只感觉这里的环境十分优雅。老人们有的在庭院内散步,有的在拉家常,有的在房间内看电视,四处洋溢着和谐和安宁。与老人的交谈中,笔者深切地感受了老人们对生活的满足。
今年74岁的叶有来老人是健跳镇西郭村人,住进敬老院已有半年多时间。老人虽然耳朵有点背,但一听到要了解他们在敬老院里的生活,他第一个站出来说话,他告诉笔者,以前住在家里,早上粥多烧点,连着中饭和晚饭,一碗咸菜吃长年,饱一顿饥一顿,吃了晚饭就钻进被窝,生病在家时,孤苦一个人,要口开水喝也没有。现在一日三餐都有专人负责烧给他吃,睡前还可以看看电视,与其他老人聊天开开心,生病也不用担心了。
来自该镇健农村的缪开满老人接过了话茬:“这里吃得好,住得好,真是想不到。在家里时,我们住的是破旧低矮的房子,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每当台风一来,心里就发慌;睡的是一张席和一条破被,碎稻草在席下垫一点,稻秆把当枕头,冬天到了晚上睡着冷冰冰。现在住进了漂亮宽敞的新房,不管外面刮风下雨,心里都很踏实,政府发给我们每人两床新棉被,最冷的天气也不怕。”
张书岳老人今年已82岁了,他对笔者说,没有住进敬老院之前,他最担心的是自己老了生病时,没有人来照顾,什么时候死了也不知道。如今,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没有一点后顾之忧了,过得非常开心。
在采访中,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这些经历过旧社会的老人们没有一个不说:像他们现在这样的生活,在旧社会是根本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想像的!
健跳镇敬老院可以说是我县五保工作的一个缩影。如今全县的敬老院都是花园式的环境、宾馆化的服务、规范化的管理,五保老人在这里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共享幸福晚年。
相关链接一
今年,我县认真总结三年来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工作的经验,巩固工作成果,进一步加强敬老院建设,建立和完善长效供养机制。通过两手抓,即一手抓供养设施等基础建设,使敬老院、福利院的居住和生活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一手抓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敬老院、福利院的规章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保证集中供养率得以提高。
目前,我县有敬老院13所,总床位数420张,敬老院工作人员26人。全县共有五保户209人,集中供养193人,集中供养率为92.3%,年供养标准达3000余元;福利院1所(爱心楼),床位数20张,集中供养城镇三无人员12人,集中供养率100%,年供养标准达3200余元。供养标准达到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0%以上,确保了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的基本生活,保障了敬老院、福利院的和谐与稳定。
相关链接二
五保供养制度是指对农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义务人的孤寡老人在吃、穿、住、医、葬五个方面给予照顾和物资帮助。国务院颁布的《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条例》,为保障五保对象的正常生活,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提供了法律基础。
文/摄 陈茂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