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朱启旭 通讯员 程胜男)“在亭旁的两天一夜,我的研学之旅记忆更深刻了!”近日清晨,亭旁初心广场上,来自台州开放大学的50余名师生整齐列队,即将沿着老一辈踏过的红色之路追忆峥嵘。
在亭旁镇的包定故居四合院内,台州开放大学研学师生一行屏息凝神。县老干部红色文化宣讲团志愿服务队员、包定烈士后代包从广先生亲自担任讲解员,将1928年惊天动地的武装起义在这一方天地中重演。
此次研学,台州开放大学专门成立了红色短视频队伍,队员打卡亭旁红色地标,深入当地村落,记录下研学旅途中感受主题党课、跟学革命歌谣、纪念碑前献花致敬等生动过程,将亭旁的人文与故事传递到更远处。
事实上,这也得益于亭旁镇创新推出的“两天一夜”深度研学体验——不同于传统的参观讲解,深度研学以“走近一个地方、深入一个故事、感悟一段历史”为设计依据,将亭旁起义纪念馆、包定故居和任家大院等红色历史遗迹串珠成链,形成“红色之路”徒步路线,构成研学师生的复合式深刻体验。
这条全长近3公里的“红色之路”,不仅让每位参观者切实踏在历史的脉搏上,更与当前振兴的乡音同频共振。台州学院老师龚璐作为市级文化特派员,通过对话当地红色志愿先锋队、邀请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们一起座谈亭旁红色布局,形成融入当地、建设实地的正向交互性体验;在岙楼村喝一杯“冇事咖啡”,在宁和里文化广场观看一场露天电影……红色资源带动文旅热潮,源源不断的研学队伍给予曾经的“空心村”无限活力,带动乡村实现长效发展。
“以前,我们亭旁的文化资源开发深度不足,红色旅游主要是‘看展板、听讲解’的形式,深度游玩少。”亭旁镇综合信息指挥室副主任林晨昱介绍,“如今,我们将‘宁和九景’串联起来,进行业态联动和产业创新,光是‘七一’前夕就有千余名游客和50余个群体前来游学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