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7月18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家村:“党建”让村庄“强”起来
  □ 本报记者 吴晨曦

  近日,记者走进海润街道陈家村,看到一排排独具特色的文化长廊,及随处可见的党史知识牌,村民们在公园里或聊天,或下棋,或锻炼,生活悠闲自在……这得益于去年我县开展的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

  陈家村由原林家洋村和岭脚陈村融合而成,全村现有320户,1013人,党员48人,村两委干部15人,有耕地658亩,山林10237亩,养殖塘237亩,村集体固定资产416万元,2018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00万元。

  新村组建后,如何改变旧村面貌,实现强村富民梦想,成为新村两委班子思考的问题。该村党总支副书记陈中杏介绍,为了推动新村融合,该村建立健全村两委每月例会、党员民主议事等制度,在村两委班子、党员队伍中实现“一张桌子”议事、“一股合力”干事的良好氛围。

  “为了对标‘争星夺旗·和美共创’的要求,我们对新村活动场所内外进行翻新修葺,充分整合基层党建、文化、便民等资源。”陈中杏表示,通过集中力量对村内环境进行整治提升,整治办公楼周边“乱堆乱搭”,打造党建公园,增添党建元素小品,丰富党建内涵。

  “两村融合以后,整个村的环境得到改善,还多了许多娱乐设施,空闲时下下棋、打打乒乓球,我们心情都变得不一样了。”村民陈彩安高兴地说道。

  环境改善了,发展村集体经济是村两委最关心的大事。针对覆盆子交易价格持续走低的现状,村两委班子积极探索传统覆盆子种植业的转型发展之路。同时与原县农办对接,于去年10月重新启动覆盆子交易市场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10余万元,占地面积约3亩,已于今年5月中旬启动施工,预计工期两个月。

  “我们村没有覆盆子烘干技术,以传统晒干为主,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只能到外县进行烘干,麻烦不说,还会增加运费、路费等费用。”陈中杏感慨道。

  因此,该村以覆盆子交易市场为突破口,实行覆盆子统一烘干、干鲜果交易、周边产品开发等一体化管理,探索覆盆子果酒果酱等深加工,提高市场风险抵抗能力,持续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待正式投入运营后,预计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

  此外,该村还主动开展服务活动,充分调动党员和青年的积极性,为村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做好村级办公场所环境卫生、党员群众便民服务代办、组织党员群众致富交流日、开设周末候鸟课堂等工作,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融合后的村居变化。

  谈到今后打算,陈中杏表示,“下一步,将对老区块进行规划,合理安排老百姓的宅基地建设,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人文
   第04版:专版
陈家村:“党建”让村庄“强”起来
起义精神进思政课堂
消防演练
党团共建提升志愿服务
我县推出免费快递服务
“技能扶贫”展风采
征兵初检
我县5家消防违法场所曝光
新三门综合02陈家村:“党建”让村庄“强”起来 2019-07-18 2 2019年07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