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手工师傅认真检查木料
②座面上的图案惟妙惟肖
③圈椅在收藏界价值不菲
④纯手工的圈椅产量不多
⑤雕刻环节尤需耐心细致
“只听到一棒锣鸣,诸乐齐奏,早有人请过一张大圈椅来,放在灵前。”《红楼梦》里第十四回如此说到圈椅。
圈椅是什么?圈椅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是明代家具中最为经典的制作。对于这种椅式,明代人极为推崇,把它称为“太师椅”,为中等经济条件以上人家所拥有。
如今,圈椅在古家具收藏界里身价不菲,其中“三门圈椅”更是声名远播,有着“圈椅之王”的美誉。雕刻精美、牢固耐用,除了日常家居使用外,圈椅还主要用于红白事及祠堂祭典。近日,记者走进我县唯一一家纯手工制作的三门圈椅作坊——位于珠岙镇的三门贝特传统家具工艺坊,一探这门传统技艺的独特风貌。
结缘在“墙外”
走进作坊,首先带来的是一种嗅觉上的享受:一股木头的清香。只见各种各样的木头在手艺师傅们的手中被灵活运用,做圈、雕花、打磨……经过一道道的工序转化,看似普通的木料,开始逐渐发挥出它的作用,从而构成圈椅的独特魅力。
“三门圈椅”与普通圈椅最大的区别在于靠背上的雕花图案极具特色。有的雕花叙述文人历史典故,如百子图、二十四孝图、姜子牙八十遇文王等;有的雕花则为武将传奇经历,如三英战吕布、赵子龙抱阿斗、岳云大战金蝉子等,内容丰富。尽管“三门圈椅”精美细腻又蕴含悠久的历史文化,但这门传统手艺在现下却面临着逐渐流失的窘境。
“‘三门圈椅’名声在外,在县内却很少有人知道。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广州出差,在当地的旧货市场就有商贩向我推销‘三门圈椅’。”“三门圈椅”收藏爱好者叶信国告诉记者,当对方听说自己此前几乎不了解“三门圈椅”时,当场就流露出了几分“鄙视”的意思。
“墙内开花墙外香”所带来的尴尬,促使叶信国一回来就去了杭州某古玩市场上寻找。在那里,一把并不完整的“三门圈椅”,标价一万多元,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也进一步吸引他开始走进这门传统而神秘的手艺。
“现在这门手艺已经逐渐流失,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它传承下去。”为此,叶信国与另一名“三门圈椅”爱好者俞昆山在去年开始创办三门贝特传统家具工艺坊,靠着一股热忱慢慢摸索着如何制作“三门圈椅”,同时还盛情邀请多位老手艺人前来助阵。
传承成“心病”
在我县,论起制作圈椅的“元老”级人物,要数来自珠岙镇陈岙村的吴小平师傅。吴师傅现年66岁,从小就喜欢摆弄木器,从18岁开始做木工,20岁开始制作“三门圈椅”。
“做圈椅是个繁琐而细致的活儿,至少要经过13道工序,包括刨料、做记号、凿洞等等。每道工序都很重要,只要做错一道工序,就会影响整把圈椅的出品质量。”说话间,吴师傅举着手中的一块木料细致地观察着。“圈椅、圈椅,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这个圈,圈做好了,整个圈椅的结构也就定型了。”他一边忙活着制作手头上的“圈”,一边告诉记者。
“天圆地方”一直是中国文化中典型的宇宙观,这不但体现在建筑上受之影响,也反映在家具设计中那种十分巧妙的融合。在现场,记者看到,圈椅是方与圆相结合的造型,外圆内方,以圆为主旋律。据吴师傅介绍:“圆是和谐,代表幸福;方是稳健,宁静致远,象征做人要外圆内方,表面圆滑,但内心一定要刚正、正直。”
在作坊里,大多数手艺师傅差不多都跟吴师傅一般年纪,他们普遍认为自己这代人的年岁大了,而会做“三门圈椅”的年轻人几乎没有,很多人甚至压根不愿意学。于是,圈椅的文化传承会不会“断档”则成了他们共同担忧的问题。
“这份传统的、极具特色的圈椅文化应该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甚至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我们‘三门圈椅’的存在价值。”吴师傅笑着说,而在他的笑声里却隐约透露出浓浓的担忧和无奈。
期待获关注
从结构设计看,圈椅扶手与搭背形成的斜度以及圈椅本身的弧度、座位的高度,这“三度”之间的组合,比例协调,形成了完美的艺术想象空间;从外形角度看,圈椅造型美、线条美,又具有中国泼墨写意画的手法,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取向。
“‘三门圈椅’的制作考究,这不仅在手工艺上,也包括它的木质选材,制作圈要用榉木,雕花要用樟木,椅脚则要用抗腐性好的柏树……”据俞昆山介绍,三门的圈椅跟其他地方的圈椅相比较,最大的特色是背靠板依人体曲线做成“S”形,座面有木板与藤面之分,而藤面则增加了椅子的舒适性。
与俞昆山一样对“三门圈椅”的品质充满信心的还有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吴强。“‘三门圈椅’之所以傲立椅子之林,主要是拥有设计简练、造型精美、线条流畅、比例适度等特点。同时,它的做工细腻、坚固牢实,流传了几百年的椅子,卯榫结构依然纹丝不动。”吴强告诉记者,目前临海的杜桥等地都在仿造“三门圈椅”销往上海以及海外,但始终少了几分“三门圈椅”的那种灵气和古朴。
那么,以三门贝特传统家具工艺坊为代表的圈椅产业目前的发展又如何呢?记者从叶信国处得知,该工艺坊前期投资200多万元,现已制作出二十余把“三门圈椅”。“以企业养文化,为文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我相信通过不断努力,一定会传承好这种精粹。”生性爽直的叶信国坦言,相比自己的企业,他更期待“三门圈椅”本身能引起更多家乡人的关注,他也希望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共同保护这份特色的历史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