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理论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0年05月04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亭旁镇发展慈善事业的实践与思考
  亭旁镇党委副书记陈松

  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作为欠发达乡镇的亭旁镇,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贫困面大量广,救灾救济任务很重,发展慈善事业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亭旁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从2007年年底开始筹建慈善分会,历时一年半,宣传动员覆盖镇内外,募捐行程跨越宁波、上海,于去年4月30日成立了全县首家乡镇慈善分会。截止今年4月份,共募集意向善款500多万元,实际到位374.9万元,发放各类救助金56.56万元,初步形成了扶贫、济困、赈灾、助医的长效机制,在保障贫困群众生活、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走出了一条欠发达乡镇发展慈善事业的新路子。

  —、主要做法

  (—)充分酝酿,精心筹备。亭旁作为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全省欠发达乡镇,镇财政总收人仅占全县财政总量的8‰,农民人均纯收人只有全县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全镇106个行政村都是低收人农户集中村,贫特困人员为数众多,共有低保户431户,827人,还有几千人处于低保边缘,但不符合低保条件。近年来,虽然上级民政部门和慈善机构对贫困人员的救助力度不断加大,镇政府也力所能及投人了资金,但这些远远满足不了困难群众的需求。很多贫困家庭由于得不到及时救助,有的穷困潦倒,对今后的生活失去了信心;有的长期卧病在床,因病致贫;有的子女面临着失学、缀学的危险。为此,镇党委、政府根据亭旁穷人多、在外富人多、任职干部多的实际情况,充分酝酿,将慈善分会筹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专门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并在县慈善总会的精心指导下,研究确定机构框架、运作模式、宣传策划、组织募捐等筹建工作方案。精心的谋划和筹备,为亭旁慈善分会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广泛发动,多方筹款。在筹建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坚持宣传发动开路,充分挖掘各类资源,利用灵活有效、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加大慈善资金的募集力度。—是上下联动,用活政治资源。作为革命老区,亭旁有着优良的政治传统,从政人员为数众多,他们对家乡事业都非常关心、大力支持。镇里用活这笔宝贵的人脉资源,专门在《新三门》刊登倡议书,并召开亭旁籍领导干部座谈会,充分发挥他们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为家乡慈善事业献计献策,鼓励发动各界人士踊跃捐款,充分挖掘慈善资源,成效明显。二是结富济贫,用好商界资源。山区贫瘠的土地资源,使得大量的亭旁人改革开放初期就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人事业有成,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影响力,是亭旁的精英。镇党委、政府依托上海、宁波两个外出流动党支部,多次赶赴亭旁籍在外工商界人士集中的宁波、上海,走访乡贤,宣传慈善,动员他们为家乡慈善事业增光添彩。同时,还走访县内、镇内企业,拓展公共关系。并根据企业募捐数额,把募捐人作为慈善分会的副会长、理事、会员等人选,参与慈善分会的管理,有效调动他们参与慈善的积极性。三是全面发动,用足群众资源。群众慈善意识淡薄,参与慈善工作的热情低,是欠发达乡镇开展慈善活动的阻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加大宣传力度,2008年村两委换届一结束,就组织召开各村两委干部参加的动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发挥各村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并利用横幅、广播、公开信等多种形式,传播慈善理念,增强公益意识,努力营造“人人为慈善、慈善为人人”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起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去年4月30日,镇里专门召开近千人的慈善分会成立大会,社会各界人士现场踊跃捐款,场面十分感人,把亭旁的慈善事业推向了高潮。 

  (三)科学管理,规范运作。慈善分会成立以来,制定并严格遵循有关规章制度,规范资金运作,依法监督管理,努力将分会办成扶贫济困、廉洁高效的公益机构。—是规范慈善资金管理。为进一步规范慈善资金的募集、使用和管理,在征询县慈善总会意见的基础上,经全体会员同意,专门制定了《亭旁镇慈善分会资金管理办法》,将依法募集的慈善资金,纳人县慈善总会规范管理,镇慈善分会实行报账制,每次捐赠都做到立档建卡,定期向社会公布资金来源、投向和使用情况,随时接受有关部门的审计、检查,为促进慈善分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开展科学救助活动。为保证慈善资金高效运转,镇慈善分会根据县慈善总会的要求,专门制定《社会特困人员的救助办法》和《慈善分会年度救助计划》,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手续齐全、凭证确凿、调查核实、公示公布、直接发放”的程序,开展扶贫济困活动,认真受理、审批和发放资金,确保那些遭遇最不幸、生活最困难、社会最同情、需要最迫切的人得到及时救助,帮助困难群众摆脱困境。慈善分会成立一年来,共发放助困临时救助14.85万元,医疗救助25.46万元,赈灾救助1.25万元, 公益事业救助15万元,400多人次的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3个村的公益事业项目得到救助。

  二、经验启示

  慈善分会成立一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镇党委、政府深刻体会到,作为基层党委、政府,只有直接面对群众的贫困,从机制体制上建立慈善组织,扩大社会救助面、提升保障力,才能真正将慈善行动落实到位,在根本上满足广大困难群众的现实需求,从而增强党委、政府的凝聚力、感召力。 

  (—)加强党委、政府的主导推动,是慈善事业不断发展的前提。我县慈善事业起步较晚,整体水平还不高,特别是民间慈善力量很薄弱,群众思想意识也不高。在这个阶段,仅仅依靠社会力量自发组织,广大群众的募捐热情恐怕提不起来,效果也不甚理想,很难满足困难群众的现实需求。当前,慈善事业要想发展壮大,具有强大公信力的党委政府必须提前介人,自觉担当起发起者、组织者和推动者的角色,形成“主心骨”和“顶梁柱”。当然,党委、政府推动也决不是大包大揽,重点要在营造环境、明晰思路、作好表率和制订规则上下功夫,通过广泛号召和有效监督,提高公民的慈善意识,保证慈善救助的合理性和透明度,促使各个阶层都积极投身到慈善事业中来。 

  (二)发挥企业的募捐主体作

  用,是慈善事业不断发展的关键。慈善事业是一项依靠社会、服务社会的公益性事业,各方的参与程度决定着它的生存和发展。现在,我县慈善事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乡镇一级更是处在摸索阶段,广大群众的参与度还不高,仅靠个人捐赠肯定势单力薄。作为社会财富的最大创造者,企业必须成为慈善捐赠的主体力量。亭旁慈善分会筹建过程中,亭旁籍的知名企业家、成功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实际到位募捐总额达236万元,占总额三分之二,为全社会慈善募捐树立了榜样,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在各个企业的带动下,广大农村群众的慈善意识明显增强,募捐热情也空前高涨,形成“企业唱主角,全民来参与”互促共进的良性格局,为慈善分会的有序运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三)规范资金的有序运转,是慈善事业不断发展的保证。慈善事业要想发展,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经得起公众检验,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证慈善事业的公信力和生命力。目前,慈善机构募捐方式吸引力有待增强,慈善基金总额偏少,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募捐激励机制,利用发放捐赠证书、参与机构管理、表彰奖励等激励措施,增强慈善机构的吸引力,提高善款筹集的水平和能力。同时,要严格规范慈善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形成慈善项目资金追踪和反馈机制,定期向公众公布有关善款筹集、管理、使用等信息,自觉接受管理机构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保证慈善资金使用公开透明,不使不该救助的人得到救助。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乡镇慈善基金总数有限,尚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必须有的放矢、有所侧重,将重点放在临时救助、大病救助等方面,保证慈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真正做到善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四)大力弘扬慈善文化,是慈善事业不断发展的基础。慈善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地方党委、政府而言,大力弘扬慈善文化,就是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不仅有助于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对于党委政府树立形象、凝聚民心、构建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慈善文化的营造,涉及思想观念、政策法规、行为方式等各个方面,需要社会各方的鼎力支持和广泛参与。亭旁慈善分会成立以来,始终把慈善事业列人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深人开展“慈善公益日”、“慈善一日捐”、“农村一元捐”等活动,利用电视传播、新闻报道、发放公开信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慈善事业的意义和作用,扩大慈善文化传播范围,有效整合各种慈善资源,充分调动起各个层面参与慈善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镇上下呈现出“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全民参与”的生动局面,形成了革命老区慈善文化的特有价值,开拓出了慈善文化建设新的天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民生新闻
   第04版:人物
   第05版:
   第06版:理论实践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休闲
亭旁镇发展慈善事业的实践与思考
推进土地流转助农增效增收
新三门理论实践06亭旁镇发展慈善事业的实践与思考 2010-05-04 2 2010年05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