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暖暖的春风,吹拂着泛着新绿的三门大地,熏得人醉了…… 坐车穿行在我县农村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美丽的画卷: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蜿蜒伸展;整片整片的大棚蔬菜,股股清新的香气扑面而来;蓝天、白墙,一个又一个静谧的小村庄,被绿树环抱…… 新农村建设,关键之年,铺开最新最美的画卷。2007年,现农业总产值24.9亿元,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6327元,增长13.8%。 出劳务、种好地、搞加工、上特色项目……发展优势产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举全县之力强力推进。 清河道、配保洁员、建垃圾分拣场……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发展环境为重点,多方筹资,加快步伐,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7我县新农村建设纪实
2008年03月08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暖暖的春风,吹拂着泛着新绿的三门大地,熏得人醉了…… 坐车穿行在我县农村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美丽的画卷: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蜿蜒伸展;整片整片的大棚蔬菜,股股清新的香气扑面而来;蓝天、白墙,一个又一个静谧的小村庄,被绿树环抱…… 新农村建设,关键之年,铺开最新最美的画卷。2007年,现农业总产值24.9亿元,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6327元,增长13.8%。 出劳务、种好地、搞加工、上特色项目……发展优势产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举全县之力强力推进。 清河道、配保洁员、建垃圾分拣场……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发展环境为重点,多方筹资,加快步伐,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设如诗如画新蟹乡
——2007我县新农村建设纪实

   ——农村经济呈现新景象,农村增收多渠道。我县坚持产业带动促增收、提高技能促增收、转移就业促增收,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十大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化、品牌化、组织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10家,农业龙头企业78家,全县获有机产品认证6个,绿色食品认证8个,无公害产品认证18个,有7个农产品获省农博会金奖。大力实施“强县强镇强村”工程。通过考核,命名县级强镇1个、强村17个,市级强镇1个、强村3个,申报了省级水产养殖强县、3个强镇。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共发展农家乐特色村(点)24个(其中被命名的省级农家乐特色点1个、市级特色村(点)5个、县级特色村(点)8个,农家乐经营户106户。大力实施农民信箱工程,注册用户达到7万户,所有乡镇均建立了农业信息联络站。发挥远程教育作用,一大批农民通过“新农民博客村”,提高了本领,开阔了视野,得到了实惠。 

  ——田间走来新农民,劳动力转移健步走。去年年初,根据省市要求和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多次组织召开农科教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乡镇分管领导和培训机构负责人参加的各类会议,深入企业和农村,听取干部和群众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并将培训任务于3月底及时下达到乡镇和有关部门,做到早计划早实施。结合去年“整村推进”培训工作的经验,依托“一个中心、三个基地”,坚持“企业订单、政府买单、农民选单”,重点开展机械加工制造、建筑、缝纫、横机、家政和酒店服务等就业技能培训。为有效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作用,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对培训机构的执业资质进行了严格审核,并对培训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和定时检查,促使各培训机构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同时充分利用每月28日县劳动力人才市场召开的企业人才招聘会、“村企结对”活动和“南北协作”工程等平台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推荐,实现培训与转移就业的有效对接。今年,全县共完成各类培训13027人,其中现代农业技术培训2832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4733人,务工农民工培训5101人,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361人;二次会同劳动部门顺利举办劳动力就业推介会,实现培训后转移就业4212人。 

  ——“整治”整出好环境,安居乐民心。在完成村庄规划的基础上,以“十百”工程为龙头,积极推进村庄整治建设。今年共完成村庄规划158个,钳口村、板沸村、胡村村已顺利通过市考核组考核验收,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第五批“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其中钳口村、板沸村已通过省级示范村的考核验收);今年启动的40个整治村建设有35个通过县考核组考核验收。同时,从优化人居环境入手,攻点,抓线,扩面,整体推进村庄整治。点上:抓集镇所在地村庄整治建设。一年来,我办积极帮助各村制定村庄整建工作计划,建设过程中及时进行现场指导,对建设进度进行全过程跟踪督查,及时掌握工作动态,12个乡镇所在地村经过整治建设,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线上:主要抓公路沿线两侧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拆除危房、违章建筑,清理垃圾、河道等。面上:抓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即建立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体系运行机制,结合我县实际,确定二种运行模式,即:乡镇所在地村、中心村,采取“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运作方式;乡镇所在地村、中心村以外的行政村,采取“户集村收、就地分拣、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目前,14个乡镇已建立垃圾中转站,410个村建立了清扫保洁队伍,280个村(包括14个乡镇所在地村)建立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运行机制。 

  ——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特色产业为先导。去年以来,我们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标,常抓不懈,扶贫工作有了一定的推进。充分利用山海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项目,今年依靠政府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突出培育笋竹、牡蛎、乌龙茶、杨梅、灰天鹅等项目,新开发面积2578万亩,带动农户1200多户。实施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4个欠发达乡镇共举办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12期,培训农民1400多人次,转移劳动力1118人;6个欠发达乡镇(片)的农民人均收入均超过4000元。发挥区域优势,实施“南北协作”工程,今年以来,我县到位资金超过3.6亿元。大力推进下山脱贫,按照搬得下、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扶持政策,明确搬迁对象,规范搬迁程序,落实搬迁资金,采取梯度搬迁、插花安置、适度集中安置、投亲靠友搬迁等多种形式,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扶贫搬迁403户1378人。 

  ——依托项目化管理,扭住新农村建设“牛鼻子”。实行项目化管理,是我县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曾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去年,我们在小雄镇搞了试点,今年则全县范围内推广,继续将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目标以项目形式进行全面分解与量化,围绕产业发展、新村建设、社会事业、民主政治等方面,分级建立项目库,明确建设要求,制订项目政策,县财政专门拿出了3810万元预算资金。近几年,全县在建或已建成的新农村项目2500个,投入资金2.3亿元,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分层梯次推进的良好格局。通过项目带动,广大群众建设新农村热情高涨,工作扎实,成效明显,涌现了海游镇新场村、亭旁镇板沸村、沿赤乡钳口村等一批典型。 

  ——新农村建设大家帮,合力共建氛围浓。专门召开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开展部门、企业联村结对活动,统筹各方力量共建新农村,县财政对农村的投入明显加大。去年以来,部门企业联村结对共完成204个(其中部门结对76家),完成项目结对85个,到位或达成意向捐助资金814万元,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856人。开展了“金融保险服务送农村”活动,为促成金融、保险单位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平台。完成第四批农村工作指导员的选派工作,94名省、市、县派驻的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完全到位,为新农村建设跑项目、授技术、解难事,做了大量工作。配合宣传部门开展了新农村建设主题教育、乡风评议和十七大精神宣讲活动,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多种形式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全社会齐心协力建设新农村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 

  ——“作风建设”正风气,农办自身建设得加强。积极开展以“正风气、树形象、抓落实、促发展”为主题的作风建设年活动,强化本办管理,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并始终坚持把工作与为民办实事结合起来。一是强化作风建设,积极开展工作。制定“作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围绕作风建设,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征求意见,梳理后,在工作中逐一加以改进。二是完善制度,严格执行县纪委颁布的“十大禁令”,规范本办的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加强规范化管理。三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打造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四是重视宣传工作,增强农办综合协调指导影响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民情民生
   第04版:专版
   第05版:新视野
   第06版:理论实践
   第07版:专版
   第08版:民政专刊
建设如诗如画新蟹乡
新三门专版07建设如诗如画新蟹乡 2008-03-08 2 2008年03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