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看《小王子》时,我正在教室监考,这是一场不太重要的考试,我想在教室里的书架上找本书看以打发无聊。浏览着那些书名,我看到了《小王子》,作为童话,它出现在小学生的书架里,一点也不奇怪。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三遍,这次我还是愿意把它再读一遍。
前三次读它时,我都流了泪,那是一个人的时候,可以自由地释放自己的情绪。我以为今天不会再流泪了,在这样的场合,而且已经是第四遍。可是,当看到小王子因为担心和思念他的那棵长着四根刺的玫瑰而泣不成声时,我的泪水已蓄满了眼眶。我想忍住不让眼泪掉下来,却没有做到,只得假装咳嗽走出教室门,先让眼泪流够,再擦干回到教室。这时候应该把书放回书架,但我舍不得。继续看,继续流泪。幸好学生都低着头只顾自己做试卷,并不注意我。监考结束时,不到三万字的《小王子》看完了,眼睛红通通的,只好遮遮掩掩着离开教室。
是什么使我无法忍住泪水?我静静地坐着,想梳理一下自己的思绪。是孤独!作者击中了人类共同的“阿喀琉斯之踵”——孤独!孤独,像一条纯澈而又忧伤的河流,始终萦绕在整个作品之中。
故事一开始,作者便给我们埋下了一颗孤独的种子——“我”六岁时画的人生的第一幅图画:一条巨蟒吞食了一头大象。然而没有一个人能看懂这幅画,所有人都说这是一顶帽子。长大后,“我与很多大人一起生活,和他们亲密无间。”“每当碰见他们中的任何人,我都会乐此不疲地把我的头号作品给他们看,想看看有没有人懂我。但结果总是失败,所有人都跟我说:‘这不就是个帽子么?’”这段话出现在书本的第一章,第一次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开始流泪。
人们总是在试图找到一个懂得自己的人,最终总是发现,这实在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真正理解另一个人。这种说法听起来比较极端,而事实并不比这个好多少。正像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所说:“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第二章开始,小王子出现了。小王子是多么孤独,一个人住在小小的星球上,那星球只有一间房子那么大,一天有四十三次日落。小王子有一颗蓝宝石一般纯洁、高贵而又忧伤的心,他说:“心里面觉得失落的时候,就想要看看日落的……”他喜欢看日落,经常在自己的星球上看日落,后来到达别的星球后,也总是想看日落。忧伤的小王子爱上了一朵美丽的玫瑰花,这是一朵非常骄傲的花,尽管她也爱着小王子,却以她那有点敏感多疑的虚荣心折磨着小王子。小王子变得更加忧伤了,因此,他决定离开他的星球。
在到达地球之前,小王子探访了六颗小行星,每个星球上都只住着一个人,分别是:国王、自负的人、酒鬼、实业家、点灯人、地理学家。他们以不可理喻的态度做着自己的事情:国王认为自己统治一切,要求所有一切都要听从他的命令;自负的人觉得所有人都崇拜他,他只听得见赞美;酒鬼为自己喝酒而羞愧,又以不停喝酒来忘记羞愧;实业家为了计算自己拥有的星星忙得连抬头的功夫都没有,唯一的目标就是拥有更多的星星,把星星的数据记在纸上锁进抽屉里;点灯人的星球每分钟转一圈,因而他每分钟都得点灯熄灯各一次,以致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地理学家哪儿也不去,只待在办公室里写书。
这些星球上的人们看似荒谬,其实无一不是人类的本质写照。人类共同居住在地球上,但实际上每个人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就相当于每个人都困囿在只属于自己的小星球里。因此,每个人都只是孤独的自己,所以人必须得有事做,只有这样,才能忘记孤独和无聊。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是有意义的,是必须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上班族早出晚归,就如那个点灯人陷在周而复始的惯性中而疲惫不堪,却不懂得怎样才能让自己停下;商人拼命赚钱,和那个实业家一样只想增加财富的数目,却并不知道赚这么多钱有什么用。每个人都如那个酒鬼,做着自相矛盾的事,说着自相矛盾的话。
小王子探访的最后一个星球是地球,在沙漠里他遇到了一条蛇,这是到达地球后碰到的第一个生物。作者借这条蛇的口说:“有人也孤独。”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随意的安排和一句随意的话,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地球上虽然有很多人,但与那些只有一个人居住的小行星一样,人们都是孤独的。之后,小王子爬上一座高山,高声喊:“跟我做朋友吧,我很孤独。”传来的只有他自己的回声:“我很孤独……很孤独……很孤独……”这不就是发自人类心底的呼喊吗?
孤独是人的宿命,人不可能彻底摆脱孤独,但可以暂时忘记孤独。一只孤独的狐狸请求小王子驯养它。狐狸告诉小王子:驯养就是建立感情联系,建立感情联系后的双方对于对方来说才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就会因对方而感到幸福,也因此有了牵挂和思念。狐狸使小王子明白了爱情和友情的实质,也使他更加思念那朵对他来说独一无二的玫瑰花了。我们寻求爱情,渴望友情,用狐狸的话说,就是驯养或被驯养,这或许是治疗孤独最有效的方法。
后来,“我”和小王子相遇了。小王子让“我”给他画羊,“我”给他看了“我”六岁时画的那幅所有人都说是一顶帽子的蟒蛇图,没想到小王子一眼就看出这是一条蟒蛇在吞食一头大象。这寓意是相当明显的,“我”遇到了自己一直在寻找的那个人。可“我”当时只想着修好飞机,并没有好好珍惜与小王子相处的时间。后来,“我”被小王子“驯服”了,我们成了朋友,可是小王子转天就要走了。“我”想起狐狸说的话:“人要是被驯服了,就会哭的……”我不想与小王子分别,但小王子还是走了,留给“我”的是异常美丽的回忆和思念。
故事中的“我”是幸运的,因为他曾经遇到过小王子,尽管小王子最后还是离开了,至少还有关于他的回忆可以安慰“我”孤独的心灵。可是,现实世界里,有多少人能遇到自己的“小王子”呢?人和人之间,相互看到的,都只不过是一顶帽子。没有多少人能明白另一个人内心在想什么,中国古代的伯牙和子期那样的知音能成为千古佳话,《小王子》能经久不衰,道理是一样的:人们渴望被理解,渴望走出孤独。
孤独与爱情一样,都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说起孤独主题,肯定离不开马尔克斯,他的作品,不论是中短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大多以孤独为主题,诠释了各种各样的孤独,生存的孤独、权力的孤独、爱情的孤独等,其中《百年孤独》是最有名的。而我读着《小王子》,马上想起的也是《百年孤独》,觉得这两部作品从形式到内容虽然都完全不同,在孤独这点上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是法国一名杰出的飞行员,同时是一位作家。很多人对他写出《小王子》这样的作品感到相当意外,因为在此之前,他的作品大都是关于第一代飞行员的生活,以及自己作为飞行员在高空中思考大地的感受,《小王子》是他的一个另类的作品。而我觉得,作为一名飞行员,写出《小王子》这样的作品一点都不奇怪,飞行员,就像一个长了翅膀能飞上高空的人,在远离地球的天空中俯视人类,除了比常人有更丰富的想象力之外,也可以更清楚地到看到人类的孤独,更深入地感受孤独。想象和孤独,便成就了《小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