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1月05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职业农民话丰收
  □ 本报记者 陈玲玲

  清爽的仪容,娟秀的长发,再配一副眼镜,眼前的徐海亚,很难与脚踩黄泥的农民联系起来。但徐海亚却又是一位地道的农民,承包着50多亩土地。但和普通农民不同,她是职业农民,善于用新思维,懂得用互联网+,愿意以新的方式经营农业。

  徐海亚的农场名叫三门县稞地家庭农场,位于其老家浦坝港镇小岭下村,紧挨一个天然水库,三面环山,空气清新。

  “农场从起步到现在,刚好贯穿整个‘十二五’,这5年很忙碌,但收获也颇丰。”徐海亚是名“70后”,学校毕业后,在工厂里工作了七八年,并不从事农业生产。

  “可我还是喜欢回归土地,耕种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2010年,徐海亚回到村里承包了10多亩土地,种植蔬菜瓜果。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各地发展现代农业,她跟随时代步伐,注册成立了家庭农场,发展至今共有土地50多亩,主要种植樱桃小番茄、绿苤蓝、板栗南瓜等绿色蔬菜。

  不同于传统农民,徐海亚经营农业有自己的理念。注册商标是第一步,同时,她开启智慧农业模式,农产品从播种、施肥、生长再到餐桌,全程可追溯。此外,农场还长期与省农科院、杭州农科院等合作,为她提供技术指导。

  为了让城区的市民能吃到自家产的新鲜果蔬,4年前,她在县城新兴街开了家直营店,专门销售优质农产品。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去年11月份,徐海亚又把农场搬上了网络,并注册了微信公众号,让农产品实现线上线下互动销售。

  “滴滴滴……”采访时,徐海亚的手机不时想起微信提醒语音。“一个大湖塘的老客户让我们送几包大米、食用油过去。”徐海亚说,“只要满200元,同城范围内我们都配送。”

  劳作之余,徐海亚还不断学习,成为2015级浙江省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提升本科班学生,并参加清华大学台州市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研修班、全省蔬菜产业技术带柔韧知识更新培训班等。

  “像家庭农场、经济合作社之类的现代农业更注重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属于高效农业。”县农林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任典东介绍说,“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有传统经验的农民,也需要有更多‘徐海亚’这样新型农民。”

  任典东表示,虽然目前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县到底有多少新型职业农民,但“十二五”期间,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县有不少人甚至一些“80后”“90后”的年轻人选择重返农业,成为新型农民。他们不像老一辈农民只知埋头种地,而是采用新技术、推广规模化经营、延伸产业链等方式,开创了崭新的现代农业管理模式。

  记者手记: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而且具有新思维、新办法,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但可以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而且还能解决好“种好地”的问题,带动一方致富。要让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转型升级”,成为驾驭现代化农业的主人,就必须培养一支职业农民队伍,形成和释放新的生产力。可喜的是,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县涌现了出越来越多的 “徐海亚”,相信在未来,这样新型农民的队伍会更加壮大,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也会越走越快。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民情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生活·时尚
   第06版:校园·习作
   第07版:人文·视点
   第08版:专版
职业农民话丰收
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召开
陪审员工作会议召开
新兵入列
农村改革新“三变”
健跳:首届文化艺术节正式启动
图片新闻
三门县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名单
三门县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名单
新三门要闻02职业农民话丰收 2016-01-05 2 2016年01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