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做法
抓住调研、宣讲和考核三个紧密联系的重要环节,建立以调研促学、以宣讲促学、以考核促学的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新模式。一是“以调促学”。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作为基础环节,明确规定调研时间,精心设计调研选题,建立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联系点制度,印制《干部调研手册》,每年下发县委中心组成员重点调研课题项目,深入开展领导干部“百题调研”大行动。三年来,县委中心组成员共撰写调研报告130余篇,其中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和获奖的有60余篇,绝大部分调研成果为县委县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和出台工作举措提供了借鉴和依据,有效解决了影响本地区、本部门发展的部分突出矛盾和问题,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部分困难和问题。二是“以讲促学”。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宣讲作为促进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方法,充分利用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精心组织县委中心组成员到联系部门、企业、镇村进行主题宣讲。宣讲活动中,中心组成员紧密联系当地实际,采取举行报告会、召开座谈会、进村入户宣讲、深入田间地头和厂房车间与基层群众谈心等方法,以灵活多样、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确保宣讲活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据统计,仅在党的十七大和科学发展观主题宣讲期间,县委中心组成员下基层宣讲150多场,听众人数达2万余人次,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三是“以考促学”。把规范考核作为检验理论学习成效的重要环节,坚持“学考”结合、“以考促学”,充分调动起领导干部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健全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实施处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积分制,对中心组成员集中学习出勤、自学笔记、课题调研、理论文章撰写、带头宣讲等进行全方位考核,并建立了科学的学习评价激励机制,有力推动了中心组学习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保证了中心组学习实效。
依托国内知名高校专家资源,发挥县委中
心组成员主体作用,挖掘各类新闻媒体优势,着力构建听、讲、宣“三位一体”的学习平台。一是举办“三门大讲坛”。把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作为中心组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名家讲课的形式,先后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温铁军、北京大学汪玉凯、清华大学孙立平、中央党校王长江、浙江省科技厅厅长蒋泰维等知名专家和省部级领导干部前来讲学40余场,解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自主创新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以及上级党委的政策信息动态,为县委中心组成员更加宏观地把握发展大势,提高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水平,增强工作预见性、创造性和实效性提供了平台和机会。二是建立“新三门论坛”。论坛下设理论、发展、廉政三个讲台,分别由县委宣传部、县纪委和县委组织部牵头实施。论坛主要采取“学”、“讲”、“写”、“评”四种形式,组织每位县委中心组成员根据年度安排的学习专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每半年登台主讲1次,每季度撰写体会文章1篇,并每年开展1次优秀主题报告和优秀文章评比活动。为确保论坛高效运行,还相应制定了论坛预告、中心发言、档案管理、情况通报等一系列制度,有效构建起了学习交流研讨平台,进一步推动了领导干部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三是开设“琴江论坛”。坚持学讲结合、学用结合原则,充分发挥县委中心组成员率先垂范带头宣讲的作用,积极运用电视新闻手段,与县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电视理论宣传节目《琴江论坛》。《琴江论坛》每月播出一期,每期时长15分钟,节目以“解读理论热点,服务经济社会”为宗旨,注重从干部群众关心的理论热点、疑点问题入手,定期邀请县委中心组成员上电视,用三门人的眼光解读热点、难点问题,畅谈三门发展。由于《琴江论坛》创新了理论宣传形式,增强了理论宣传实效,2007年被评为台州市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目前这一电视节目已成功举办“科学发展在三门”、“与你谈谈滨海经济”、“以项目化推进
三门特色新农村建设”等30余期。
依据实际需求,为中心组成员提供全程化和个性化服务,切实提高学习效率。一是搭建优质“学习网”。引入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开辟“三门理论在线”网站,设立中心组园地、经典文库、精品报告、网友之声等12个栏目,有效建立了网上学习交流平台,使学习活动变得方便、灵活、快捷,扩大了学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把北京“宣讲家”网站、“浙江论坛”、“台州学习城”等优秀理论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引导领导干部共学精品辅导报告,共享最新理论成果,不断增长新知识、掌握新本领。二是开设优质辅导课。通过建立理论特约报告员队伍,完善“双式”(“菜单式”管理、“订单式”宣讲)理论宣讲机制,开展“三会一课”(备课会、培训会、座谈会和观摩课)活动,为县委中心组成员提供优质辅导,让每位县级领导干部更加明确学习的重点,更加熟练地掌握听课和讲课的技巧,全方位提高领导干部的“学、讲、宣”水平。三是提供优质“服务包”。对县委中心组成员学习需求进行摸底,在此基础上为每一个中心组成员建立学习需求档案,在提供学习材料、购买学习书籍、配送学习视频等方面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服务。近两年来,我们结合中心组成员的学习需求,编印《理论特刊》25期,购买《大国崛起》、《于丹〈论语〉心得》、《贞观政要》、《张居正》、《明朝那些事儿》、《帝国政界往事》等书籍38套,并适时提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七大“精神专题讲座》、《复兴之路》、《我是太阳》等DVD片12部,有效提高了中心组理论学习的质量和水平。
二、实施效果
中心组理论学习“三三”模式,是丰富中心组学习形式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提升中心组学习成效的一项机制创新。“三三”学习模式的实施,有效克服了理论学习的单一性和被动性,实现了学习和工作的良性互动,切实增强了中心组理论学习实效。“三三”学习模式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县委中心组成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把平时理论上学的、心里想的和手上干的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实现了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而且内生出了强大的学习动力,做到了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同时,县级领导干部的良好学风,对广大党员干部产生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从而推动了全社会理论武装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特别在“三促”学习活动中,三门县委中心组成员立足岗位、深入基层、广纳民意,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尽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仅去年我县十七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期间,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为基层群众破解难题1100余个。
“三三”学习模式坚持把中心组理论学习同研究解决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注重引导大家在深化认识上破题,使县委中心组学习成为开展思想务虚、酝酿决策思路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三门县通过“三坛”学习平台,安排了“欠发达地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金融危机下县域经济如何走科学发展之路”、“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等40多个课题,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和省市级有关部门领导进行深入辅导。通过“请进来”,县委中心组成员拓宽了视野,深化了研究,并结合三门县情实际,作出了“开发三港、建设三城”、“打造台州北上接轨桥头堡”、“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三”学习模式坚持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近年来,三门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实施“两创”总战略和“三个台州”战略,全力推进“三港三城”建设,发展呈现出多年期盼的好局面。五年来,全县GDP翻了一番多,财政收入增加了1.5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了2.5倍,城市功能快速完善,城市形象大大提升,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在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三门在全国2008个参加评比的县域单位中位列223位,一年时间前移了242位,县域竞争力等级、竞争力动态同时跃升了一个台阶。事实说明,这几年是三门历史上经济发展增幅最高、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这主要得益于三门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得益于各级党委中心组坚持不懈地抓理论学习。
三、几点体会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理论学习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中心组理论学习只有坚持“三贴近”,才能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全面、及时、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把理论学习落到实处,把指导实践落到实处。三门县“三促”、“三坛”学习活动之所以能够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三贴近”,大力倡导“三贴近”,做到“身入”基层、“心入”群众,带着问题去,带着成果回,在实践中提高了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水平。
创设理论学习平台,优化理论学习服务,打造理论学习品牌,是提升中心组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水平的中心环节。三门县“三三”学习模式通过设立“三门大讲坛”、“新三门论坛”、“琴江论坛”等品牌学习平台,并积极提供高效、优质的学习服务,使中心组理论学习内容专题化,使专家授课效益最大化,使集中研讨交流常态化,较好地做到了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切实提高了领导干部的理论素质和执政水平,最终推动了工作,促进了发展。
理论学习的根本在于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三三”学习模式以深入调查研究为前提,着眼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着眼于科学理论的实际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创造性地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真正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加快“三港三城”建设的生动实践,转化为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巨大力量,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从而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实现三门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