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县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研究出台《省级示范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五年规划(2008-2012)》、《创建工作责任分解表》、《创建工作考核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全面改造背街小巷及交通节点的计划,慢慢浮出“水面”。
但是,一道现实难题摆在党委政府“桌头”。
由于县城路网设置不甚合理,而且私家车越来越多,加上旧城改造也在进行,城区交通已近饱和。此时如果大范围施工,短期内势必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是一步到位,还是零敲碎打?县创建办工作人员为此走小街、穿小巷、察实情,在综合多方意见后认为,改造背街小巷及交通节点是迟早的事,长痛不如短痛,晚改不如早改,于是以壮士断腕的勇气选择前者。
一个个决心,一项项行动,无不诠释党委政府的为民情怀。众所周知,受金融危机影响,县财政今年异常紧张。在这样的情况下,县政府勒紧腰带过日子,仍挤出200多万元资金专门用于背街小巷改造。
就这样,一场彻底改变市民人居环境的“集结号”吹响。
正所谓“家门难走,何以远行”,市政改造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改造得好,不仅方便市民出行,还能密切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但哪些地段要改,怎么改,还得尊重民意、集中民智。一句话,百姓说了算。
为此,县创建办数次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代表、商户代表等各界人士参加的座谈会,并通过创建热线、三门创建网、“琴江论坛”等了解群众呼声、集纳百姓意愿。此后,一条条建议,一个个点子,不断汇集上来。最后敲定分年度改造12条背街小巷,并抓好中心花坛、入城口、青蟹市场三角坦三大交通节点的改造,且每个工程都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完成时限。
文化路支路、交通路加油站边的道路原本没有纳入今年的改造计划,但附近居民多次打电话,甚至亲自找到创建办工作人员,迫切要求改造。身知民生民情,才能躬身为民,工作人员实地考察后决定将这两条路纳入改造计划,预计年底前可完成。
今年7月,中心花坛综合改造设计方案在蟠龙公园公示后,不少群众建议,改造工程在优化交通组织方案的同时,还要考虑市民的休闲需求。为此,主管单位决定增设绿化景观及休闲座椅,投资预算因此增加400多万元。
“从确定项目、规划设计到实施全过程,热心群众先后提出上百条意见、建议,被采纳的有50多条。他们真正是改造工程的主人。”县建设规划局副局长张章献说,背街小巷的改造主要解决“路不平、水不通、灯不亮”三大难题,交通节点的改造则是进一步优化交通组织方案。
当所盼所望成真,人们突然发现,改造速度居然会这么快——入城口已完成路面施工,中心花坛预计春节前完工,青蟹市场三角坦将于国庆后动工;市场北路、新塘路的改造接近尾声,南山路、体育场路、双并巷、新港路完成招投标……
相比我县城市建设的一个个大手笔,背街小巷及交通节点的改造,看似工程量不大,却涉及道路拓宽、路面浇筑、管线铺设、绿化亮化等诸多环节,仅自来水、排污、电缆、光缆等地下管线就有8条,时间要求紧、工地相对分散、施工条件受限等如同一道道“拦路虎”摆在面前。而且,改造施工就在百姓家门口,事关家家户户的切身利益,来不得半点马虎。
既然是民心工程,就要时刻想着群众。施工必然会给市民出行带来暂时不便,修路大军一方面全力加快进度,一方面尽可能考虑群众利益。早在设计阶段,主管单位就将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考虑进去。中心花坛是人流、车流密集之处,施工单位不仅采用分步施工,还修筑一条便道。待老电力大楼拆掉后,另外一条便道也会开通。
为了不给城市交通造成大的影响,施工单位尽量避免夜间施工,非要加班的话,都是安排一些噪音小的工序。为确保施工安全,工地还设置防护措施和公示牌,标明工程规模,开工竣工时间、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工程负责人。所有工程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不仅保证路面施工质量,还防止现场搅拌噪声扰民。
对此,附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市场北路自8月1日动工改造以来,市场北路7号住户郑有水就十分关心,不仅免费给施工单位提供用水、用电,还在路面养护期当起义务工,劝阻过往行人绕道而行。眼下这条路正在铺设人行道,预计11月1日开通,老郑朴实地说道:“政府拿钱修路,得好处的是我们老百姓。出点力是应该的。”
来自山东的徐先生是新塘路一位卖调料的商户,他告诉记者,道路开始改造后,自己的生意确实受到影响,日营业额从3000多元降到1000来元。“但这只是一时的,等路修好后,相信生意会比原来更好。”徐先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