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的三门,热火朝天。
在这个喜悦的季节,我县总投资超过2000万元的背街小巷及交通节点改造工程全面启动。不久以后,一个安全畅通、文明有序、功能优化的城市崭新面貌将呈现在市民面前。
作为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县城”的重要抓手,市政改造既惠及千家万户,又“牵一发而动全身”,与百姓日常生活休戚相关。我县为何挤出财力改造背街小巷及交通节点?如何克服困难确保进度?又是怎样赢得百姓支持?县创建办负责人用六个字予以回答——决心、诚心、细心。
决心———壮士断腕除顽疾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交通节点好比“中枢神经”,背街小巷恰似“毛细血管”,两者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然而,因为“先天孕育不足”,我县城市建设留下许多历史包袱。特别是随着县城人口的急剧攀升,车难行、人难走已成为困扰这座城市发展的头号难题。而因财力有限、囊中羞涩,改造愿望长期未能付诸行动。
孕育多年的花蕾在2009年绽放。这一年,是我县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县城”的基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对走活创建“全盘棋”至关重要。早在年初的党代会,县委书记李浩就掷地有声地部署:“扎实推进创建工作,抓好一批城市重要节点、关键部位的改造……”3月,县委副书记、县长董服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 (下转第二版)

